就地过年,“云团圆”也温暖

老年生活报 2021-02-01 07:45 大字

“奶奶,今年过年我跟爸爸妈妈不回青岛啦。等疫情过去,我们再回老家看您。 ”71岁的刘玉兰看着视频里8岁的小孙女,不禁湿了眼眶。虽有不舍,但她心里明白,短暂的分离是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

春节临近,面对“就地过年”的倡议,许多老人像刘玉兰一样,不能与儿女团聚。然而,过年的方式变了,亲情却没有变淡。寄年货、“云拜年”、线上团圆饭……记者调查采访发现,今年,老年人过年的方式不但有新意,还充满了温情。

“孩子,咱不给国家添乱”

59岁的矫淑珍,是青岛市北区海伦路街道顺昌路社区党委书记,女儿在杭州工作,一年也难得见上一次面。临近春节,矫淑珍负责的疫情防控工作越来越重。前几天,矫淑珍的女儿打来电话:“妈妈,今年过年我不回青岛了。特殊时期,就不给大家添乱了,您跟奶奶在家好好过年吧。 ”矫淑珍很支持女儿的决定。在大年夜里,矫淑珍打算跟孩子通过手机视频“云团圆”,用网络化的方式共享新年欢乐。“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

春节是临沂市86岁的李桂兰最在意的节日,喜欢一大家子人热热闹闹过年。然而今年,李桂兰早早就给孩子打电话,“现在有疫情,过年能不回来就别回来了。”李桂兰说,虽然孩子不能回来过年,但心里肯定惦念着家里,咱们老人觉悟跟上了,孩子也心安。

“就地过年,也是团圆”

迈入腊月门,年味越来越浓。商场里、大集上,春联、年画已经开始热卖。

去年的这个时候,61岁的孙先生已经开始置办年货,精心做着回老家过年的准备。然而今年春节,孙先生与老伴却打算留在青岛。 “我老家是淄博的,现在在青岛帮儿子带娃。往年,我们都习惯在老家过年,但今年决定不回去了。 ”孙先生说,等疫情结束后,再回老家看看。

无独有偶,烟台市73岁的陶先生也在为城里过年做着准备,虽然平日里,陶先生和老伴在城里给儿子带孩子,但是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过年,今年因为疫情回不去,虽然心里有点失落,但是还是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过年都是团圆。不回老家,我们也要把年过得热热闹闹。”

“政策到,钱包鼓,心里暖”

在春节临近的日子里,忙年、团圆成了关键词。但还有一些人,在用自己兢兢业业的坚守,为这座城市的新年忙碌着。

56岁的邢瑞胜是青岛市李沧区春和社区的保安。去年大年三十坚守岗位的邢瑞胜,早早跟兄弟姐妹约好,今年一定回老家过年。可是,他又“食言”了。 “我们保安门岗是疫情防控很重要的一环,今年过年就不回老家了,兄弟姐妹也很理解。 ”“今年过年期间公司也有补贴。”邢瑞胜表示,心里暖、钱包鼓,就地过年也挺好。

青岛市社科院研究员刘同昌建议,老年人就地过年,跟子女亲人通过电话、视频互致问侯,以新风应对疫情,过一个新颖的、有意义的春节。

青岛市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提倡在本地过节,提倡网络拜年、电话拜年。老年人要注意少串门、少聚集,确实外出要注意防滑、保暖、带好口罩。宅家状态下,老年人可以开展一些日常娱乐活动、体育运动,保障身心健康。 记者 程聪丽

新闻推荐

公交:推出车厢“静音”公约

本报1月31日讯为保障广大市民春运期间安全、顺畅出行,城运控股公交市南公司设立“保春运护航岗”,安排安全员在每天两个时...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