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出精彩 □王溱

半岛都市报 2021-01-30 03:41 大字

有人说,现在想致富要有新招,不是有句话“时势造英雄”吗?你看,但凡能发点财的,哪个没有技术含量?比如网购,不会电脑、手机操作,都不知道怎么入手。那么,没有点一技之长的人就注定穷到底?

看到一个报道,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女人,如今过得很精彩。出于好奇,我去拜访了她。这位姓刘的大姐来自山东临沂一个小村庄,分地到户时她家一共分了不到三亩地。收成好时每亩也就五六百斤的小麦,再加上一季地瓜,一年下来,肚子不能说填不饱,但没有其他收入。当年,买种子、化肥的几百块钱刘大姐竟拿不出来。穷!回想当初,刘大姐刻骨铭心的就这一个字。

后来刘大姐一狠心一跺脚,把地承包出去,带着两个孩子来到青岛。

之前刘大姐的父母就已来青岛,先是以拾破烂捡废品为生,后来当了清洁工。清扫马路在有些人眼里又脏又苦又累。刘大姐既不怕累又不嫌脏,早5点上班,晚5点下班。时间有些长,活也有些辛苦。但第一个月工资650元拿到手,刘大姐觉得这是天上掉馅饼了:这能买多少斤小麦、地瓜啊!

挣钱,挣钱!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看着身边的城里人活得很滋润,刘大姐想,自己不缺腿不缺胳膊,为什么就不能生活得如意些?

有了目标,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中午休息,别人找了僻静处打个盹,刘大姐却跑去周边的饭店帮着串肉串,早上也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刘大姐会去帮着社区的小饭店炸油条。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最过瘾”的收入,是父母刚到青岛时的老本行——捡废品。父母的经验传授给了刘大姐,下班后,刘大姐重新“上岗”,她跑遍周围几乎每一个角落,每天收获一堆别人眼里一钱不值的“破烂”,然后送到回收站,换取一张张沾着尘土的钞票。

朝朝夕夕,斗转星移。十几年下来,谁也不知道这个少言寡语的刘大姐打了多少份工,挣了多少钱,反正2011年她在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十万多元房款,一次性付清。五年后,她又买了一辆汽车,虽然只有七万多块钱,但对一个当年连种子钱都没有的“穷”女人来说,这无疑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大女儿已经工作了,小女儿在上学。六年前刘大姐住上了政府专门给环卫工人提供的公租房。在青岛能有住房,是多少人的梦想啊!刘大姐和孩子们很知足,也很骄傲。当初她毅然决然地带孩子离开家乡,意味着把下一代也从贫穷中“带”了出来。

我见到刘大姐时,她正开着单位配备的工作用车从分管的区域回来。工作帽之下的脸庞有些黝黑,一看就是常年风吹日晒的缘故。她已临“知天命”的年纪,但精神头依然十足。她笑言离退休时间还早,清洁工作特殊,干到七十岁不足为奇。虽然有“五险”,不必干到这个年龄就可以领退休金,但当下还未考虑“退路”问题。为什么?有底气啊!县城里的商品房在出租着,一年的收入不多,但补贴家用够了,如今的工资三千多元,住房又便宜,吃穿用不了多少钱,愁什么?还有,城里人没拿我们当外人,叫我们“城市美容师”,对我们很尊敬,这让我们很暖心。我们都觉得自己也是一大半城市人了,除了没户口。下步听说要户籍改革,我们就更有希望了。

物质的改变,让人“脱胎换骨”,精气神都大不一样。离开时我在想,致富的路径其实很多,传统原始的勤劳依旧能让人生活得自在、出彩。刘大姐不就是最现实的榜样吗?

新闻推荐

故乡·他乡

都说久居他乡是故乡,对羁旅他乡的人来说,这话或许有些无奈与酸涩,这种无奈与酸涩就是乡愁。青岛是个移民城市,这种乡愁是与生...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