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大众日报 2021-01-22 09:47 大字

“高质量发展看山东·高校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继续走进青岛高校

用好“关键一招”,闯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谭秀森

面对国家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动能优势,成为每一个高校管理者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2019年1月,青岛理工大学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13510”总体布局,即一个发展总目标、“三步走”阶段目标、“五大发展战略”和“十大工程”,全面开启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新征程。

一年来,学校新校区建设基本完成,综合改革有序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研与服务社会实现重要突破,人才队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学校办学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探索了一条具有青岛理工大学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交出了一份立足青岛、面向行业、服务山东和区域发展的“理工答卷”。

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是高校应有的责任担当。

学校立足青岛、服务山东、面向全国,紧密对接“十强产业”需求,以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提升改造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规划等优势特色学科群,积极探索校企、校地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科教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技术支持。

服务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等产业,高伟俊院士、贺可强院士领衔的土木建筑科研团队,依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解决绿色建筑设计与智慧建造、重大岩土工程灾害控制、工程结构防灾减灾、滨海交通工程长寿命服役等难题,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学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新需求,扎根山东、服务山东,通过机制创新激励科研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探索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模式,致力让科研成果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成功“落地”“结果”,在成果应用服务社会中体现理工担当、贡献理工智慧。

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陈克正

70年来,青岛科技大学扎根齐鲁大地办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国家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中主动担当作为,锤炼办学特色。

在服务企业行业方面,学校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教授、专家团队主动和企业结合。我们提出了“不找校长找市场”“放水养鱼”和“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来营造产学研合作的生态氛围。

第一是久久为功,做好基础科研。我们一直围绕着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企业的“卡脖子”问题,选取基础科研问题作为老师的科研项目来进行研究。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我们和万华化学一起解决了聚氨酯生产的一个“卡脖子”技术,一举打破欧美技术封锁。

第二是从学校来讲,打破围墙和企业深度融合,构筑“生态大学”的这种氛围。一个案例就是原来的校办产业软控集团。2006年这个公司上市,成为现在的软控集团,而且软控集团之后又孵化出了另外一家上市公司赛轮股份,还有整个橡胶装备产业链的158家企业,形成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产业链”的氛围。

第三是抢抓机遇,建设了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为青岛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精准赋能。2020年7月15日,学校在青岛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六方共建了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这六家分别是青岛科技大学和青岛市科技局、教育局、工信局、人社局,加上崂山区人民政府。这个学院的目标是两个高地,一个是围绕工业互联网高端人才的培养高地来打造,同时也要做好工业互联网技术研发的科研高地。

我们一直坚持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全面型的人才。主要围绕着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通过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培养。下一步还要加大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对德合作上,把学生送出去,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德国优秀学生、青年科研工作者到我们学校来进行联合的培养、科研的合作。

(记者 单青 整理)

新闻推荐

/ 整改药店名单 /

1、青岛医保城药品连锁有限公司闽江路分公司2、青岛医保城药品连锁有限公司闽江路第二分公司3、青岛百姓阳光大药房连锁...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