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推动6家高企过会上市

半岛都市报 2021-01-22 02:26 大字

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

1月21日,在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质询答辩会议上,在总结去年以来攻势推进情况的同时,公布了2021年青岛市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主要思路: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项目落地年”决策部署,坚持项目化、工程化,强力推进重点科技产业项目建设,推进高企上市行动,推进产业创新生态营造,围绕产业、企业谋划布局科研项目,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切实发挥科技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并据此,列出了重点项目和工作目标。

推动10个大项目落地见效

据介绍,今年岛城将以项目为抓手,提升科技供给能力,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海洋装备等领域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推动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山东能源研究院项目、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高端轴承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柔宇科技第二代柔性屏生产线项目、新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智能航运先行示范区项目、飞秒医疗装备产业园项目、青岛航空技术产业创新基地项目、蝶和科技全球总部项目等10个重大项目进展。

其中,山东能源研究院项目,面向国家和山东省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突破能源前沿科学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建设5个院士领衔的5大功能实验室和10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目前已与临沂能源集团、兖矿集团等能源头部企业建立合作,打造我国能源领域创新创业高地。

高端轴承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是以中科院“高端轴承”先导专项为依托,由金属所牵头,打造高端轴承研发、制造与检测评价示范基地,推动高端轴承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逐步建成全国高端轴承技术创新中心和高端轴承自主保障基地。

柔宇科技第二代柔性屏生产线项目是由深圳柔宇科技有限公司牵头,项目拟建设国内一流柔性屏生产基地。达产后,将弥补青岛“缺芯少屏”产业短板。

新型海上风力发电项目是由青岛蓝谷新能源有限公司牵头,建设深远海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融合示范风场,已被国家能源局评定为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产品是目前我国唯一可走向深远海的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可带动产值近千亿元。

高企总数净增300家

今年将加速创新要素向高企集聚,推动更多高企通过上市做大做强。

强化梯次培育。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国家普惠性政策,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2021年,高企总数净增300家、达4700家,新增过会或上市高企6家。

强化精准扶持。健全高企上市培育库,支持入库企业建设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并给予2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入库企业可获得研发投入增量部分20%奖励,最高300万元。在推荐国家和省科研立项、科技奖励、平台建设、人才政策和科技金融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强化上市服务。发挥高企上市服务联盟作用,联合行业协会等开展上市培训、产学研合作、投融资对接等活动,对拟上市高企进行资源赋能。建立高企上市评价指标体系,梳理200家高企上市潜力企业,联合上交所、深交所等机构,打通税务、人社、商务等数据通道,绘制高企数字画像,提升上市服务效能。

争取新增私募基金300只

此外,集聚创新要素,构建“4+1”的产业创新生态。

做强产业链。打造专业化科教产融合园区,促进“四链”要素集成集聚集中发展;支持驻青高校在校区内或临近区域,建设技术转移转化基地,依据产业贡献度给予综合奖补。

做大资金链。继续扩大创投风投规模,争取新增私募基金300只、规模突破1200亿元。

做实人才链。用三年时间培训一万名技术经纪人,以市场化手段促进转移转化。推进外国人管理工作试点改革,打造优质高效的外国人才服务生态。

做精技术链。坚持“企业出题目、院所作答案”,完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奖励、评价、经费分配机制。

做优政务服务。持续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青岛创新节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年内在若干垂直细分产业领域举办100场科技沙龙,构建创新创业社群和产业健康“微生态”。

质询会实录摘登

1月21日上午,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推进情况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市副市长耿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胡义瑛,市科技局局长吕鹏,蓝谷管理局局长肖焰恒代表攻势承办单位应询。包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及市民代表在内的9位质询人依次提问。

将赋予重点企业

人才政策定制权

市人大代表、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卫东:“产”“才”两张皮一直是人才工作的难点之一,本市该如何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引才、育才、用才、留才机制上取得更多突破?

胡义瑛: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自身价值的实现也离不开企业平台。“十三五”期间,本市推出了“百万人才聚青”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果:2020年,本市引进和聚集各类人才25.41万人,其中外来人才超17万人,约占68%。为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人才引进机制,本市强化政策供给,让企业“点单”,根据企业需求“定制”政策,促进产才融合发展;在人才评价方面,推行“人才由企业说了算”的机制,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以薪定才,目前已认定10名人才;组织高校、头部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工业互联网总裁培训班、技能人才培训班等,通过培训由政府进行补贴。下一步,本市将继续推出产才融合新政,赋予市重点企业特别是头部企业人才政策定制权;聚焦项目领办人和技术带头人等“关键少数”,将个人奖励与项目创造的税收挂钩,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摸清企业需要,据此搭建平台,推进精准引才;发挥市场配置作用,对中介机构等市场引才主体给予奖励,解决产才融合的问题。

创投风投促进政策

研究出台2.0版

市人大代表、青岛中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艳: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资本支持。近年来,本市在创投风投资金引进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资本发挥了哪些作用?

吕鹏:在创投风投集聚方面,青岛近两年异军突起,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管理规模这三个指标都排在全国前列,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增速更是连续两年位于全国首位。青岛的基金相对比较保守,投中后期项目偏多,投早期项目太少;此外,我国排名靠前的几十家投资机构有的尚未在青岛落地,这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目前,本市正对标先进城市政策,研究出台创投风投促进政策2.0版本,保证力度继续领跑全国。

耿涛:要为引进的创投风投资本找到更多适合其浇灌的“苗子”,让资本精准滴灌;此外,要发力基金招商,引进落地青岛的、创投机构已投的成熟企业。

摸排企业需求

科研活动定制化

市人大代表、青岛维可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健:青岛拥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科研单位及高端创新平台,却鲜有叫得响的海洋企业,如何支持海洋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海洋产业优势?

肖焰恒:深圳海洋新兴产业比重占全市海洋比重的31%,而青岛只有11%左右,亟需破题。要发力产业端,即需求侧,推动科研机构有效供给,通过有针对性的“双招双引”,引进龙头企业及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提高需求活力,激活科教产业活跃度;激活创新端,即供给侧,通过开展订单化、定制化的科研活动等方式,摸排企业需求,将需求与科研机构进行对接;要做好生态,搭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平台,推动重大难题攻关以及科研成果转化。

新闻推荐

海慈医疗集团 机器人导航精准切除大脑深部血管瘤

□刘伟范晓苹王凯报道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外科主任孔军带领手术团队,在导航机器人的辅助下,精准确定手术路径,切除大...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