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聚25万人才 建设青春之岛

青岛早报 2021-01-13 08:17 大字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1年,青岛市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高水平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和创业城市,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划重点

报告摘登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报告提出,要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力争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加快4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在轮轨系统动力学、轻量化材料和系统节能等领域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支持海检集团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提升高端装备综合试验检测能力。支持海尔、歌尔等企业牵头争创高端智能家电、虚拟现实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海尔、森麒麟、即发等企业牵头在工业互联网、航空轮胎、无水染色等领域建设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00家,达到4600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瞪羚企业20家。

同时,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医疗机构建设省级、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对评估优秀的给予补助。支持高校院所、企业在青设立以产业技术研发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在职称评审、进口仪器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投入运行,加快建设海洋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海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中心。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完善“青创十条”实施细则和具体举措,培育创新创业的“热带雨林”。创新科技管理方式,积极采取竞争立项、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落实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在职创业、离岗创业等各项鼓励政策。加大高水平创投风投基金招引力度,新增私募基金机构150家左右。建立科技信贷 “白名单”,引导商业银行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实施“青岛菁英计划”,办好蓝色经济国际人才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等活动,力争引才聚才25万人,建设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办好青岛创新节、民营经济创意会、“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大赛等活动,让更多的创业者成为青岛的“城市合伙人”。

要干啥

专家解读

充分发挥“双节点”价值

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主任、青岛市情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刘文俭

刘文俭指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将创新提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一次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要任务作出部署。近年来,青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营造创新创业生态这个关键,发起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增强创新策源力,积极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0年12月26日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青岛位列全国第十,较上年上升两个名次。

刘文俭认为,青岛要充分发挥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双枢纽”价值,把青岛打造成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国内大循环,对内协同胶东五市,引领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破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促进胶东地区之间以及与全国其他地区之间各种要素的高效流动,并进一步引领山东、引领黄河流域。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外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东向日韩、西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叠加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功能,把握RCEP签署带来的新机遇,更好联通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加强“中日、中韩、中德、中以、上合”等国际客厅等开放平台建设,通过协同创新,进一步提升汇聚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拓展产业链和创新链网络,开展更多差异化探索、首创性改革,争取更多制度创新试点,打造成为长江以北创新网络重要枢纽和全国全球创新网络重要节点城市。

怎么干

代表委员说

系统布局科技人才储备

市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牟海津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科技创新和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内容很振奋人心。 ”牟海津提出了要强化科技人才攻坚战的提案。他指出,首先要紧跟国家教育形势,系统布局科技人才储备。 “人才为本不仅仅是人才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今年教育部启动了产教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青岛市亟待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从企业中梳理出一批有良好社会担当和科技成长性的典范,扶持共建青岛市产教融合创新培养基地。 ”牟海津认为,以此可以提高驻青高校研究生的工程素质教育水平;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提高企业科技研发水平,推进产学研合作关系的建立;为青岛市高层次产业型、工程型人才打造极为可观的蓄水池。

牟海津认为,机制可以助力科研人员的科技转型,强化产业创新与服务,需要青岛市以政策活化体制,充分调动现有科研人员的产业化服务积极性,鼓励科研人员创业与产业创新;进一步强化工程人才的评价与引进机制,将产业服务作为人才考核的重要环节;鼓励产业创新研究院、校企共建产业平台的建设。另外还可以针对青岛市产业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和宣传攻势,进一步强化在城市吸引力、创业扶持力、科技生命力方面的城市形象,落实人才服务办法,树立起“人才山东、人才青岛”的口碑。最后,研判和梳理国家重点项目,跟踪本土尖端成果落地转化也很重要。建议密切跟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战略性科研规划,针对青岛市科研院校近年来主持的一大批蓝色粮仓专项在内的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重点关注。通过项目配套经费、孵化基金,特别是项目实施期满后进行滚动支持的方式,跟踪推进项目的后续产业化进程,加快项目在青岛市落地转化。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刘世杰 杨健

摄影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宋新华(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滨海街道:开展垃圾分类“渗透式”宣传,引领文明新风尚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城管办深入社区(村居),确保高质量协助完成村居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同时,联合社会治理网格员...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