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关键在于“度”有《规则》也要谨慎实施

青岛晚报 2020-12-30 06:42 大字

青岛二中教育集团总校长孙先亮学生有小错误,老师当堂指出或者课下交流引导,是老师工作的日常状态,“应该多站在学生角度上去理解一些行为产生的原因。我在教书的时候,也遇到过调皮的孩子,但在有爱的民主氛围里,老师加以引导,学生都能改正错误。谁小时候没犯过错?回想学生时代,是老师的包容让我们自我纠正并且发展得越来越好。”孙先亮表示,对学生的行为要分类对待,绝大部分学生的错误不是故意破坏学校秩序,而是事出有因,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要比惩戒更有效。

青岛十九中副校长程鸿惩戒一直以来就是教育方式的一部分,“孔子有戒尺”,为孩子终身发展考虑做出适当惩戒,是自然的回归,是教育应有之意。“2000年之后,惩戒变得很敏感,老师一旦惩戒学生,哪怕是合理的管束都会招来无休无止的麻烦。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惩戒的度不好把握,家长的认识也不一致。教育部的《规则》细化了惩戒办法和类型,会对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青岛上海路小学(青岛市第五实验小学)校长闫燕适当的惩戒是非常必要的,是教育方式的一部分。自己刚刚带班的时候,班里有几个学生淘气,打了上课铃说还没去厕所。为了让孩子守时,她罚那几个学生在教室后面站了半节课。“二十多年后学生聚会,当年受惩戒的学生告诉我,他是从那以后恪守规则,养成了好习惯。”闫燕认为,孩子成长路上不能只有鼓励和表扬,适当的惩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为错误买单,能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感。她表示,2017年青岛首次提出“惩戒”传达了一种理念:学生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如今教育部出台《规则》,在全国范围内认可了这一理念,符合教育规律,但对学校来说实施起来仍然要谨慎。老师需要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可以帮助犯错的孩子做警示引导,但如果是到了记入档案的程度,会影响孩子一生。”

青岛电子学校老师兼心理老师杨黎辉惩戒的目的是增强教育影响力,需要建立在温情的基础上。中国自古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学生要形成好的行为规范,需要规则在前惩戒在后,重在契约轻在惩罚。惩戒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爱、严而有励,在慢的艺术中让学生能够积极进取。“就像法院有合议庭,如果是严厉的惩戒,是不是也可以建一个类似合议庭的组织,来综合评判这个惩戒是否恰当?”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民商经济法教研室主任、市南区实验小学家委会主任马晓莉《规则》是为了解决学校和老师该怎么管学生的问题而出台的。“老师想管,但是怎么管?敢不敢管?《规则》提出老师要在实施惩戒前后和家长沟通,这就反映出惩戒规则不是要把学校和学生放在对立面上,而是要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一起完成对学生的教育。”马晓莉说,《规则》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遵循法治原则,可操作性比较强。

新闻推荐

青岛公安启动Ⅲ级响应 及时救助受困车辆、人员

本报12月29日讯28日18时,青岛市公安局启动全市公安机关应对城市冰雪灾害Ⅲ级响应,组织警力积极做好降雪天气安全防范和道路...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