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买保健品,90后加入养生圈 淘宝保健品购买者中90后占比超25%,一边熬夜追剧一边花钱买心安

半岛都市报 2020-12-04 02:39 大字

贝贝展示每天要吃的保健品,足足有5种。

在岛城某门店内,两位年轻女性正在选购燕窝。文/图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吴思

凌晨,王小姐关上电脑,熟练地拿起眼霜涂抹,然后吞下两颗褪黑素片,安心地睡下……“熬最晚的夜,吃最多的保健品”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养生”方式。日前,据淘宝电商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营养保健品的购买者中,“90后”占比已超过25%,20多岁的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热衷于研究保健品。

不想改变生活方式

90后选择吃保健品

今年25岁的王小姐是一名会计师,虽然每日工作朝九晚五,但是仍然会每天熬夜,“我每天晚上会打游戏、看剧,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才睡,睡眠质量不好,为了能睡个好觉就买了褪黑素片吃。”王小姐表示,褪黑素是一种促进睡眠的激素,也是很多年轻人选择购买的一种保健品。

“大二的时候总是失眠,就开始吃褪黑素,一直吃了两年,今年上半年在家睡眠质量提高,就把褪黑素停了,其他的保健品断断续续地吃了也有一年多,都是护肤抗老的。”22岁的青岛大学学生贝贝(化名)两年前开始接触保健品,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开始担心皮肤状况。维生素C、维生素E、美白丸……贝贝向记者展示了她每天要吃的保健品,足足有5种。

护肤、护肝、护眼、缓解失眠、调理代谢等等,年轻一代在保健品的消费上拥有多样选择。“我要接待客户,经常应酬喝酒,网上说护肝片比较好,就买了一瓶,吃了两个月了吧。”在青岛一家传媒公司就职的刘先生说。

根据速途研究院发布的《“90后”养生报告》,国内长时间使用保健品的90后占比达到21.9%,有接近一半的90后偶尔会使用保健品,而排斥保健品的90后群体只占3.9%。

对于自己的健康状态不满意,但没有动力去改变生活方式,这成为了90后选择保健品的主要原因。“其实我也知道熬夜不好,但是晚上就忘了时间,就靠保健品来调理身体。”王小姐说。

在丁香医生发布的《2020国民健康洞察报告》中,90后的健康状态自评分为6.2分,而70后与70前群体的自评分在6.6分和6.9分,饮食健康和运动健康的自评分更是相差近2分。年轻群体对于自己的健康状况更不满意,但却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努力改变不健康的习惯,健康努力状态的评分也是远低于70后。

在市南区一家健身房,记者看到锻炼的人群多为中老年人。“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食补肯定不如多锻炼好啊!”46岁的郑先生现在每周都会健身,身材丝毫没有因岁月的流逝而走样。同样热爱健身的尹女士在退休后天天都会去健身房,她自豪地表示自己两三年都没生过病。“因为疫情,好多亲戚朋友给我送了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但也没怎么吃,还是锻炼比较好。”

不停买却不坚持吃

很多人花钱买心安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情况,中国90后的人口数量为1.74亿。艾媒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消费主体人口中,90后占比17.3%,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生存对经济能力、消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90后生活的压力比以前时代的年轻人要更大。“入职前说下午6点下班,但每天都会干到晚上8点。”在广告公司负责设计的于先生表示,有时候晚上睡觉都会梦到工作。“现在无论哪个行业竞争都很激烈,只有不断地往前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淘汰。”于先生向记者坦言,现在工作生活的压力很大,失眠是常事,有时候忙起来甚至忘记吃饭。“这种状态我改变不了,只能去买一些营养品保健品,不希望年纪轻轻身体就累垮。”

年轻一代对于健康的意识普遍提高,而各大网络平台都会有保健知识的分享,像“25岁后必须要吃的保健品”“20+女孩变美必吃清单”等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害怕衰老,也害怕压力下的亚健康状态,服用保健品成为了一种不费力的“健康”方式。

“生活方式很难改变,买了保健品就好像花钱买心安,就感觉身体健康有了保障。”于先生说,虽然有时候忙起来连保健品也会忘记吃,但在他眼里,这已经是他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记者采访发现,保健品的购买者多数都没有坚持吃完的习惯,往往是想起来吃一片,想不起来就放着,直至过期。

“我买了葡萄籽,听说有美白效果,两年前买的现在还没吃完,因为老是忘记,没有持续吃,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王小姐说,这并不是她买的唯一的保健品,还有一些维生素、蔓越莓片等,都是从国外代购回来的,购买前做过很多功课,结果都没有坚持吃完。

根据今年11月最新修订的《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的功能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不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保健品不像药物一样很快就有效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才能感受出来变化。”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杨小姐介绍,在她这儿购买保健品的多是25岁以上的年轻人,通常都是买维生素类和皮肤保养类的产品,长期购买的不到20%。

■提醒买保健食品擦亮眼当心花钱缴智商税

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高,更注重生活品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指出,目前大众已经从以前的有病治病到无病预防、提高健康质量转变。尤其是年轻中产消费者的需求,迫切又多元。

记者走访发现,市南区已开了5家专卖燕窝的门店,而燕窝是目前青岛唯一拥有多家专卖店的营养保健品。在万象城内的一家燕窝店,记者看到包装精美的礼盒,多为4~6个一口盏,一盏由2克燕窝和冰糖熬制,价格在300~700元不等。而该店还有现场制作的个人食燕窝,390元一瓶,可以食用一周。记者观察发现,该店1小时内陆续有5名顾客前来咨询,但最后只有一人购买。“我没有吃保健品的习惯,不过单看这个介绍倒是挺吸引人的,毕竟谁都想保持年轻美丽。”没有购买过保健食品的杨小姐说。

国内最早一批保健品主要针对老年群体,补钙和治腰酸腿痛等,但随着迭代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觉醒,追求更好的身体素质成为常态理念。如今的保健品不再只是补钙铁锌,而是针对于年轻化市场推出了关于脱发、肥胖、营养不良、皮肤老化等多元产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307亿元。保健品的市场逐渐扩大,眼红者都想来尝点甜头,鱼龙混杂已不是新鲜事。11月快手平台的主播辛巴在直播间内宣传假燕窝,后被专业人士打假。

保健品的功效因人而异,购买保健品也需要擦亮眼睛。2019年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市部署开展了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663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2.52万元。年轻人的健康焦虑不会停,资本对年轻市场的挖掘也不会消失,有些营销天花乱坠,但买回家也许只是缴个智商税。

新闻推荐

青岛: “先验房后交房”破解“交房即维权”困局

新华社青岛12月1日电(记者张旭东)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近日印发的《青岛市新建商品住宅交付流程指导意见》明确,...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