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小巷

青岛早报 2020-10-21 23:58 大字

[摘要]【小巷深处】

离开三楼巷有两个年头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依然让我眷恋。小巷坐落于观象二路上坡处,长五十余米,宽约两米。巷子两边遍植粉豆,雨水多的年头,粉豆长势葳蕤,枝叶水灵灵的。天刚擦黑,枝枝蔓蔓上的粉豆花就张开笑脸,黄的,白的,粉的,五颜六色地装扮着小巷的秋天,整条小巷弥漫着浓郁的香气。早晨,太阳刚升起,粉豆花就羞羞答答地闭上花瓣,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粉豆花有自己的个性,白天不与别的花争宠,只在夜晚自由绽放。

小巷里共有三个楼院,故此得名。 11号院里有一栋二层楼,弓形门残存着模模糊糊的浮雕,墙面斑驳,显现出岁月的沧桑,看样子应该是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不说院里榆树、松树、刺槐摇曳多姿,也不说月季花鲜艳夺目,单看院墙和楼房之间的葫芦架、方瓜架就很有趣,竹竿和麻绳编织成网状,葫芦蔓、方瓜蔓争先恐后地向上爬,叶子阔大而茂盛,恰如一位老婆婆悠闲地摇动着芭蕉扇,给人一种动感美。小菜园的主人还是有点园艺功底的,瓜架扎得非常坚实。大大小小的葫芦都用线网兜着,小枕头似的方瓜也用麻绳吊着,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最显眼的是7号院,院子里那栋二层别墅已经修葺一新。红瓦,米黄色的墙面,花岗岩的阳台,看上去精气神十足。两株银杏树高耸云霄,金色树叶在秋风中不时飘落。据说,这栋别墅是日本人于1930年所建,1945年抗战胜利,由重庆来的芮麟先生在此入住。芮麟时任市政府人事处长,他还是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上世纪30年代,他和林语堂、赵景深齐名,著有诗集《莽苍苍行》、散文集《神州游记》《青岛游记》等。1946年家眷来青岛后,他和妻子黄哲渊创办了乾坤出版社和《青声》杂志社。黄哲渊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在青岛观象台工作,著有《离乱十年》《产妇日记》等纪实文学作品。1955年,芮麟一家搬走。别墅被企业家丛良弼之子丛贯一购买。

9号院是教师宿舍楼,原为崇德小学所在地。一进院门,墙边的花坛流光溢彩,一簇簇翠竹和冬青比邻而居,两株石榴树一高一低,像是一对老夫妻。秋天,总有稀稀疏疏的石榴挂在枝头。我没摘过树上的石榴,因为觉得像是观赏石榴,好看不一定好吃。院子里那株橘子树,据说是刘大娘栽的,年年硕果累累。刘大娘从上世纪50年代就住在这里,直到93岁离世。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巷里的居民也收获了石榴、方瓜和葫芦。在花花草草相伴,赏心悦目的环境里,人们也收获了好心情。

侯修圃

新闻推荐

邵夷贝:世上没什么文青生存指南 你开心就好

采访并文|林子尧编辑|刘成硕邵夷贝成立摇滚社是在火锅店里,服务员端上肉,一个人起头大喊”ROCKN”,剩下人一起喊“肉!”就是...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