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铸忠诚 一线显担当

潍坊日报 2020-10-21 08:48 大字

□潍报全媒体记者于哲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时刻牢记人民警察初心使命,英勇无畏冲锋战“疫”一线,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精神风貌,他就是市公安局警卫处处长张永亮。

冲锋在前率硬核团队赴战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严防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输入扩散,2月27日,市公安局成立境外来潍人员疫情防控专班,由市局警卫处处长张永亮担任集中接站组组长。从接到任务到集合出发,他只有半小时准备时间。出发前,他怕父母担心没有对他们讲,只对妻子简单说了一句“单位安排出个差,很快就会回来”,其实他心里知道,疫情不解除,他的任务就不会结束。

2月27日15时30分,张永亮带领专班人员到达青岛机场,面对复杂的现场环境以及种种困难危险,他按照“一点四线”工作要求迅速开展工作。直到28日早晨8时,终于将27日境外来潍人员全部安全接送到安置点,至此,张永亮已近15个小时未吃一口饭、未喝一口水。而他来不及片刻休息,马上又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

张永亮所在的集中接站组共21人,每天都需做好联系对接、核查登记、体温检测、车辆调度、接送转送等工作,一个环节不能少,一个人员不能漏。青岛各安置点距离远近不一,每天行程几百公里有时甚至上千公里,全流程无缝隙地开展工作,工作要求之高、强度之大、时间之紧让他心里始终紧绷着弦。每天早上7时开始,张永亮分别与青岛20余家定点酒店联系对接,经反复确认,确定境外来潍人员名单。此后,他对当日工作细化分工,对同事出行前防护着装和车辆消毒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接送转送工作万无一失。当日14时,他带队前往各酒店,对需接回人员进行身份核实、体温检测,并引导乘坐大巴车。20时左右,到达青银高速高密服务区,与各县市区人员进行交接登记。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只有看到所有人员被接走,张永亮才长舒一口气,返回住处对车辆消毒、人身防护用品处理之后,常常已是凌晨时分。

牢记使命身经百战勇敢担当

随着国外疫情的暴发,境外返潍人员数量持续增长,安全接回所有境外来潍人员,成为事关全市百姓生命安全的艰巨工作。为了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作为接站组负责人的张永亮有条不紊地总领着全盘工作。为了完善各项流程,他每天从早上6点工作到凌晨2点,短短几天时间,迅速建立起沟通协调、组织接送、汇总情况等方面的20多项工作制度和流程,大大提高了一线工作效率。对于棘手事件的处置,张永亮可谓身经百战。但是面对公共卫生事件,他却是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为了高效完成接站工作,他需要经常和疑似病人接触。面对危险,他毫不畏惧。2月27日至今,他带领接站组共接回境外返潍人员6600余人,一件件被汗水湿透的防护服和口罩留下的深深印痕,见证着一名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

守土有责坚决打赢阻击战

从1998年参加公安工作的第一天起,张永亮心中就有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那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不惜奉献自己的一切。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工作表现突出,他先后获得省公安厅警卫局三等功2次,市公安局三等功2次。

随着国外疫情暴发,境外返潍人员数量持续增长,隔离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工作上的难度和感染风险也越来越大。面对压力,张永亮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更是接站组同志们的“强心剂”和“定心丸”。面对接下来的工作,他坚定地说“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三军受命齐披甲,一诺如山力挽弓。张永亮是双警家庭,夫妻俩都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家里生病的老人都照顾不上,只能在休息时间发个信息相互报平安。他淡定地说:“妻儿对于我的忙碌都习惯了,不过以前再忙还能回家吃个饭,现在是完全回不去了。不止我一个人,整个接站组全体同志都这样。”

新闻推荐

不让公交司机再“头疼” 本报报道后,市北园林迅速清理碍路“歪脖树”将对影响车辆通行树木开展全范围排查,联合多部门协同处理

20日,本报以《路边“站”着棵大树,就爱“伸手”打招呼每次开到这,公交司机就“头疼”》为题,报道了在黄台路等老城区部分路段...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