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还有近6.9亿人在挨饿 我们该如何端牢饭碗?

桂林晚报 2020-10-17 14:16 大字

10月16日,收割机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万克苏布拉克村田间收割水稻。新华社发

2019年10月17日,在贝宁经济首都科托努郊区的托优优美小学,学生们在午餐时享用中国援助的米饭。(新华社资料图)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民为国本,粮为民本。粮食安全关乎世界每一个人。然而正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所说,粮食损失和浪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挑战”。据统计,每年全世界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3.8%,价值4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去年全世界有6.8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预计今年这一数字将会再增加1.32亿人。

联合国此前预警,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尤其在新冠疫情令粮食安全更加脆弱的当下,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势在必行。

1全球粮食浪费量惊人仍有近6.9亿人挨饿

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挨饿?

联合国统计显示,去年全球有6.88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8.9%)处于饥饿状态,预计到2030年,将有超过8.9亿人,即全球人口的9.8%受到饥饿影响。

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每年全球的食物浪费量惊人。

根据2019年10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9世界粮食及农业状况》,全球约有14%的粮食在收获后到零售前的一系列环节遭受损失。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全球每年总值约4000亿美元的粮食在未进入商店前已遭浪费,原因包括错误地收割和处理食物、疾病及气候等问题。此外,发达国家在消费层面浪费粮食较多,其中东南亚、北美及欧洲等地,浪费食物的情况严重。

另外,据统计,全球每年食物浪费产生的碳足迹相当于33亿吨二氧化碳。如果把它比喻成一个国家,将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排放国,是美国2010年道路运输排放二氧化碳的二倍多,是欧洲的三倍多。

而在中国,此前有数据测算,中国每年仅在粮食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造成的损失浪费就高达700亿斤。

餐桌的消费环节更是大头,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课题组2015年撰文《中国粮食供求及“十三五”时期趋势预测》指出,据估算,在消费环节,全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亿斤,可供养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

2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与以往不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粮食生产、物流、消费等多个环节受到严重冲击。

疫情会否引发粮食危机?这成了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

今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会同其他国际组织联合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有逾1.35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其中一半以上位于非洲。

分析称,疫情已经对全球粮食系统造成影响,使既有的粮食问题加剧。

生产层面,疫情影响农业劳动力和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导致生产受阻;物流层面,疫情导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受限影响粮食物流;消费层面,疫情导致经济增长放缓,收入下降、失业以及当地市场粮食供应受限影响了人们及时获取粮食。

《全球粮食危机报告》预警,2020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危机的人口可能增至2.65亿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致陆此前就曾分析称,“人的要素”是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重中之重,所以疫情对农业冲击尤其严重。农业的供应链一旦被打破,就很难恢复。

此前,联合国预警,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全球濒临近50年来最严重粮食危机。

3中国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作出积极贡献

2020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记者从我国粮食部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了解到,我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积极参与全球消除饥饿行动和粮食贸易,我国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占全球近20%的人口,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将继续推进粮食领域南南合作,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粮食经贸合作关系,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作出贡献。

在2020年世界粮食日当天,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欧敏行表示,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今年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中国以具体行动诠释团结合作;面对疫情,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稳生产、保供应的政策;中国电商企业采取创新举措,为小农户开发了农产品网上销售渠道;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在短时间内遏制了疫情蔓延,同时保障了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

作为全球资产第一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集团在世界粮食日发布数据报告说,通过开展对外贸易合作,中粮集团积极布局南北美洲、大洋洲及黑海地区等世界粮食核心产区,打通了全球粮食主产地与主销区流通渠道,成为疏通全球粮食供应链、维护全球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力量。为确保疫情冲击下的国际粮食供应链稳定,中粮集团联合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嘉能可等主要粮商,在日内瓦成立诺华S.A数字化农业国际贸易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推进国际贸易数字化,有效降低交易风险,为构建更安全、稳定、高效的国际粮食供应链新格局迈出重要一步。

■延伸阅读

中国10万亩海水稻完成测产结果喜人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山东青岛、潍坊和浙江温州三地进行海水稻产量测评,测评结果从亩产320公斤到739公斤不等。至此,10万亩海水稻完成测产,产量喜人。

由行业专家组成的测评小组在三地分别进行海水稻产量测评,专家的测产结果为:青岛基地编号yc-2003的耐盐碱水稻亩产为542.5公斤,超优千号亩产为739.7公斤;潍坊基地编号yc-2003的耐盐碱水稻亩产为625.3公斤;温州瑞安基地编号yc-2002的耐盐碱水稻亩产为320.78公斤。

今年,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全国的海水稻示范种植面积由原来2万亩扩大到10万亩。9月下旬以来,布局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山东、黑龙江、浙江等地的10万亩海水稻陆续完成测产,其中,新疆喀什、宁夏石嘴山、黑龙江铁力和山东东营、潍坊、青岛等地测评亩产均超千斤。

据新华社、中新网

新闻推荐

青岛全员完成检测均为阴性

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16日晚在CCTV13频道《新闻1+1》节目中表示,截至昨天18时,青岛全部完成10899145个检测结果,均为...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