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瞪起来,一天60万人份样本过筛 记者走进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 探访一线核酸检测的青岛速度

青岛晚报 2020-10-17 06:37 大字

日核酸检测通量达60万单管!截至10月16日,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累计完成1008396人份的核酸检测。这一次,在武汉抗疫中“打满全场”的“火眼”实验室再立新功,在青岛成功完成“缉毒”任务。其搭建速度之快、检测效率之高,无不体现着“青岛速度”。10月16日,记者走进位于青岛自贸片区·中德生态园的“火眼”实验室,揭秘“火眼”炼成记。

火速

“火眼”实验室边建边检

走进一处开阔的厂房,记者见到了由九个白色的气膜舱组成的青岛华大“火眼”实验室。实验室的动静分区明显:舱外工作人员有序地接收样本包裹、登记信息,透过气膜舱的小窗能看到,舱内检测员忙着检测核酸。气膜舱按照功能划分为拆包区、提取区、扩增区等,每三个气膜舱为一组。从14日开始,采集的样本陆续送抵“火眼”实验室,核酸检测工作火力全开。

“我们是边建设边检测,检测机器24小时不停转。”青岛华大医学检验所总经理王志卫介绍:10月12日凌晨,市卫健委通报,青岛市已制定并启动全员核酸检测方案,12日中午中德联合集团的40余人的建设团队进场施工;晚上8时,首组三个气膜舱搭建完成,华大基因检测设备入场安装调试;10月14日晚8时,四个气膜舱投入使用;10月15日晚,九个气膜舱全部搭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日检测通量攀升至60万人份。

高效

“舱舱相扣”揪样本病毒

看似独立的气膜舱实则“舱舱相扣”,舱与舱之间专门设有样本传递窗,将每一步检测工作串联起来,同时又避免实验室内部的气体互通。样本从检测点送到“火眼”实验室后,在不破坏其DNA序列的前提下进行灭活消杀,再进行核酸提取、PCR扩增,检测共分三步。在样本分装和核酸提取环节,实验室装备了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MGISTP-7000分杯处理系统及高通量自动化病毒核酸提取设备MGISP-960。“同时对96份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既节省人工,又提升效率。”青岛华大智造总经理倪鸣博士介绍。

“当样本送到气膜舱的扩增区,一台荧光定量PCR仪器运转90分钟,就能揪出新冠病毒了。”王志卫总经理介绍,如果某个样本含新冠病毒核酸,经过30-40个循环的扩增,其病毒序列就会被检测设备识别出来,自动上传到电脑里,工程师根据结果来判定是否有新冠病毒。据悉,一份样本进舱到检出结果,需要四到六小时。

集结

多地医疗队来青岛“缉毒”

“10月14日下午,我搭乘飞机从深圳赶往青岛,抵达青岛时已经是晚上11时,到实验室是15日凌晨了。”26岁的彭学彬专程从深圳赶来,10月15日便投入到了紧张的检测工作中,一天的工作时间达到了12个小时。彭学彬说,“火眼”实验室接受大量样本的时候,根本顾不上休息和吃饭,只想尽快把样本检测出来。中午12时,青岛检验技师王丹换掉防护服,出舱准备吃饭,脸上已有了深深的口罩压痕。王丹的同事则顾不上多说,因家中有不到6个月的宝宝,趁午饭的工夫马不停蹄赶回家喂奶。

青岛华大总经理刘俊年说,“我要特别感谢来自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临沂卫健系统、青岛卫健系统等来自全省的近百名医疗队成员,以及来自天津、武汉、深圳等200多人的华大检测队伍火速驰援青岛,保障检测任务的顺利完成。”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于波

新闻推荐

青岛全员核酸检测基本完成

新华社青岛10月16日电(记者张旭东杨文)记者从16日举行的青岛市疫情防控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青岛市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