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重塑社区公共空间 15分钟活动圈唱响文明传习大戏

大众日报 2020-08-05 09:5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晓帆

建设“共享家”

“原来,街道没有合适的场地,我只能在大村庄河边的空地上教孩子们摔跤,经常担心孩子磕着碰着,天气不好就停下,现在街道根据我们的需要,提供了全新的室内训练馆,孩子们可以天天来训练。”7月17日,在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黄保清正在义务教孩子们练习中国式摔跤,让更多的孩子感受这项“非遗”运动的魅力。

这个20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5070名党员和12万沧口居民的“共享家”。据悉,在设计之初,沧口街道多次组织党员、居民、共建单位等召开联席会议,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在反复沟通、协调、博弈的过程中,“沧口共享家”的设计理念逐渐清晰。

“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带来什么。”沧口街道回归服务本位,建立更真实、更温暖的人情社区。在“共享家”活动安排表上,有非遗秧歌、舞蹈、吕剧、京剧,还有非遗实践基地、烘焙厨房、创想空间亲子馆、公益理发屋,这些服务课程都是根据社区老少的意愿“点单”而来。

在这里,“服务认领”“公益积分”纷纷试水,“共享共治”理念在社区党员群众中间击鼓传花:每季度一次的选课大会上,共享家合唱团因为极高的“公益积分”,选中每周一下午多功能厅黄金时段的使用权;几位全职妈妈在中心相识后组团认领了“绘本妈妈小剧场”项目,满足了二孩时代学龄前儿童阅读和社交的刚需。

放开一只手,牵紧一只手

在沧口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一些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管理者的办公室仅有10平方米,占总空间面积的千分之五,工作人员“背包式”“移动式”办公,没有固定工位;党员群众把自家绿植、手工艺品搬来,自发成为宣传的“主角”。

这里提供“服务”立足于“群众性参与”特点,坚持“放开一只手,牵紧一只手”,“放开”的是空间日常开放管理,交由居民自发自愿进行空间的值班管理;“牵紧”的是空间活动管理,严格把关活动的策划和执行。

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群众艺术节,让400多名居民成为了社区的名人;疫情期间的线上“合唱节”“达人秀”得到了众人好评;100多名由普通社区党员群众组成的“小邻”志愿者团队让“5+2、8+X”成为现实……由政府“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化的可行性路径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社区志愿者四者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亲子烘焙、够级比赛、老沧口物件展等50余种活动“叫好又叫座”,一个更真实、更温暖的人情大社区日渐形成,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

“运营一年来,我感受最深的是社区居民对社区生活的想象力,远比我们认为的要丰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一大批社区达人、带头人成为社区自治的核心力量,我们培育孵化出‘小巷大爱’便民服务队、‘翰墨传情’书画社团等40余个自组织。”沧口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璞说,围绕“党建统领”主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创享计划”,引导培育出各类自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探索形成社区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式协作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家门口的“志愿站”“服务站”

李沧区依托党校、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等资源,构建起“区级中心、街道实践所、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建成包括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在内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实践所11处、实践站63处,打造出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圈。

舞台已经搭好,新时代文明传习这场大戏该如何唱,才能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李沧区运用平台思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打造成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时下,走进李沧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经常可以看见志愿者们在开展传承家规家训、国学经典,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李沧区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要形式,积极组建区、街、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统筹建立文明实践人才库,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队伍,探索出“讲、评、帮、乐、庆”五种有效形式,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成为百姓家门口的“志愿站”“服务站”。

新闻推荐

上海新天地,旅游融合发展的好范本 青岛市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 王振

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发达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基本特征,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新加坡……这些世界知名的大...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