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助企业“调头”转内销

大众日报 2020-07-29 09:32 大字

□本报记者 李媛

本报通讯员 孙丰欣 傅瑜

“我们每年70%左右的产品都会出口到东南亚、美洲、非洲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宁朝辉说。作为重型专用车行业的“领军企业”,青岛重工凭借丰富的经验、深厚的技术底蕴和优秀的品牌口碑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企业在国外的项目受挫,一季度的订单没有明显进展。

面对订单进不来、产品出不去的实际困难,中国重汽集团青岛重工有限公司迅速“调头”调整销售策略,加大国内产品的研发投入,依靠强大的技术、生产能力,积极研发生产了适合国内法规要求的新型智能渣土车。

“360°全景车辆监控系统,给驾驶员和监管部门提供最大化的便利。”站在新型智能渣土车前面,宁朝辉说,“当有不明物体靠近2米以内,报警系统就会启动提醒驾驶人员注意安全;当驾驶人员处于非正常驾驶状态时,报警系统会第一时间向后台报警,保障驾驶安全。”

青岛重工自卸车部技术支持张健介绍,这款智能渣土车搭载的平台结合人工智能识别、物联网数据传输等先进技术,通过安装在车上的管理终端设备和后台软件,共同实现车辆信息管理、驾驶行为监控、路线规划、智能监控报警、数据统计等功能。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实现实时监控渣土车的弃土流向,规定车辆必须以市政规划的路线行驶,还可以依靠系统平台的大数据系统,实现城市环境污染分析,并且通过平台数据及交管道路监控系统,对渣土车的号牌进行识别对比,方便执法人员的快速执法,实现城市渣土车规范化、模块化、智能化管理。

研发成功后,如何打开销路,是企业面临的第二道难关。了解到企业需求后,青岛高新区管委先后3次前来调研,商讨帮助企业举办新产品推广路演。为了扩大新产品路演的影响范围,高新区经济发展部还积极帮助企业对接青岛市有关资源,成功邀请到多家部门参加路演。

青岛重工的成功转型是青岛高新区“援企助销”助企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得知企业有出口转内销、利用信息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等需求后,青岛高新区管委迅速联合青岛市工信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了以管委“一把手”为主的工作小组,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主动为企业解决销售、研发、人才、产业链供应、法律法规等一揽子问题,打破大型企业“船大难调头”的发展桎梏,并举办援企助销活动为企业站台发声。

“为企业站台,就是为发展站台;为企业站台,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青岛高新区管委主任、工委副书记李鸿雁说,“为全面落实功能区‘六稳六保’工作,青岛高新区立足企业需求,主动靠前帮扶,牢固树立‘围着企业转’的服务理念,营造让企业家感到舒服的营商环境,为经济运行保驾护航。”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青岛高新区建立“1+N”政策体系,设立1亿元抗疫专项资金,出台11条服务政策,通过租金、税费、金融等“点对点”的扶持,筑牢市场主体的“基本面”。高新区积极推行网格化服务,将园区内1200余家重点企业纳入网格,选派83名网格员下沉一线,围绕企业主动问需、反馈政策落地、收集意见建议,实现政企携手化危为机,牢牢把握了功能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1-5月份,青岛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引进项目27个,总投资206.62亿元,同比增长71.9%;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8%。

新闻推荐

33位捐献者结缘“恩良号” 岛城开出全省首辆造血干细胞宣传车志愿者呼吁市民积极参与献爱心

“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中国红十字志愿者……”28日上午,一场特殊宣誓在公交市南四分公司场站上演,全市33位成功捐献造血干...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