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母港区在下一盘大棋
记者从14日下午市北区召开的“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北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把“六稳”“六保”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左右;完成市外内资7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左右;引进FDI口径外资约2.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老城复兴驶入“快车道”
“邮轮母港区是市北最核心的资源。 ”市北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永国介绍,市北区锚定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历史方位,确立了“1412”发展格局。上半年,市北区全力抢抓国际邮轮母港区开发建设的发展机遇,将4.2平方公里区域规划为“五坊通海”,注入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和商务文化等产业,着力打造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
与此同时,与国际邮轮母港区仅一路之隔的历史文化街区,也驶入了老城复兴的 “快车道”,成为市北区发展的新引擎。张永国介绍,市北区现存历史保护建筑约26万平方米,各类保护建筑565处,目前已经完成3.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正在推进1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市北区还确定了“改造+招商”并进的模式,用新产业激活老城区。
围绕“三新”产业加大招引力度
张永国介绍,上半年,著名管理咨询机构麦肯锡为市北区所做的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产业规划通过专家论证。以规划为指引,市北区聚焦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产业,建设创新灯塔,开展全球招商,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全面起势。
新航运方面,市北区依托山东港口集团、山东海运公司等头部企业,聚集了挪威船级社、中国船级社、德玛物流等32家优质企业及机构。
新贸易方面,市北区积极融入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建设大局,引进注册落地新贸易企业9家,供应链企业总量达到553家。
新金融方面,市北区加快建设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依托馆陶路34号打造新金融产业园,配套出台《青岛新金融集聚区产业扶持政策》。
“六个千亩”集聚区同时发力
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核心靠项目。
市北区在全区梳理了6600余亩可规模利用的发展用地,规划建设“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以“六个千亩”为载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目前,全区19个市级重点(前期)项目进展顺利,完成全年计划投资额的50.1%。
“邮轮母港区和六个千亩产业集聚区是支撑市北未来几年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 ”张永国透露,千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启动区350亩土地征收将达成一致意向,青岛启迪海量数字技术等科技企业注册落地,本月底,集聚区人工智能国际客厅一期将投入运营,集聚区产业规划也将首发亮相。
优化营商环境发展新型消费
营商环境是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坚实支撑。
市北区把营商环境作为全区的“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市率先试点完成“一窗式”改革,启用全市首个24小时综合型政务服务自助大厅,实现377项审批事项一窗受理,209个事项实现自助办理。疫情期间,全面推行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邮寄办,做到“只隔离病毒不隔离服务”,通过“不见面审批”新增市场主体1万余户;先后开展“税收大数据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千名税官云访万家企业”“千名干部联系服务万户企业”“我为企业找订单”等活动,1-5月新增减税降费8亿元,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区直国有企业累计为租户减免国有经营性房产租金2900余万元,创业孵化基地为入孵企业减免房租500余万元。
上半年民生投入占比75%
民生投入2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北区仍确保基本民生投入力度不减。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上半年,市北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4%,发放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1919万元、稳岗返还资金4279万元,惠及职工19万人,稳住了就业的根基。面对疫情压力,市北区推广了 “互联网+就业服务”,全面推行就业创业业务网上办、掌上办和邮寄办,实现创业业务咨询、申请、查询、反馈全程网办,全区95%以上的就业人员都是通过网络办理就业手续。
市北区还着重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创业担保贷款的扶持力度,延长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截至目前,全区实现政策性扶持创业5400余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近6000万元。
青报全媒体记者 余瑞新
新闻推荐
7月7日高考首日,青岛市公安局城阳分局治安、交警、特巡警、派出所等多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对城阳一中、城阳职教中心学校考点...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