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吃货”青岛南鱼北养“鲈鱼堪脍”

青岛晚报 2020-07-06 06:00 大字

在《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张翰在齐都洛阳做官,看见秋风飘起,想起了老家吴中的美食菰菜羹和鲈鱼脍,于是辞官回家。

如今,大量走上百姓餐桌的鲈鱼多数来自人工养殖,因为有些地区养殖水质较差、密度较大等缘故,鲜美程度大打折扣,普遍有一股土腥味。

青岛自去年启动了“南鱼北养”项目,原本是为了调整养殖结构,满足市民休渔期对活海水鱼供应的需求,却额外收获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效果:经野化养殖的南方鱼,不仅其品质与口味大幅提升,而且竟然逐渐褪去土腥味,达到野生海鱼的口感。据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科技中心副主任韩兵介绍,近期,第一批次、75万公斤的“野化鱼”已陆续上市,据以往的销售情况来看,鲈鱼是其中最畅销的品种。

水土很服南鱼乘运输船北上

南鱼北养,是一个多项选择题。选择哪些南方鱼种?怎么把它们运回来?养在青岛什么地方?如何进行管理?

在南方,福建省拥有较为先进的深海养殖平台、南北鱼类接力等现代渔业产业。去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赴福建连江、宁德两市进行了实地考察,重点学习了大黄鱼深海围网生态养殖。经考察实际和理论分析,2019年,青岛开始开展南鱼北养示范项目,沿海岸线从北至南选择了7个示范养殖点,36个深水抗风浪网箱,投放大黄鱼、真鲷、鲈鱼等南方优质鱼种26万余尾,最终在实践中证明了南鱼北养项目的可行。

26万尾鱼苗,如何从福建运到青岛?参与相关流程的鲁海丰海洋牧场负责人薛维强告诉记者,他们使用了大型活体运输船。“运输船上有10多个船舱,鱼苗就暂时养在里面。为了保证舱内的海水质量,行驶过程中要随时从船底更换海水,整艘运输船就像一个移动的大网箱。”据悉,一路北上,南方鱼苗逐渐适应了沿途所有海域的海水,死亡率极低。

首创技术全程几乎不需人工投饵

6月27日,青岛进口第五批南鱼北养鱼类品种。5.5万尾美国红鱼、包公、加吉(真鲷)来青入海,进入福强水产养殖场。据统计,截至目前青岛已累计投放90个深水抗风浪网箱、55万尾鱼种。

南鱼入青,野化养殖的时间并不固定。薛维强表示,从福建进口的鱼,有些已是半成品,可以根据需求随时上市,而有些则可以养殖很久,比如鲈鱼可越冬,去年的到现在已长到5斤多,增重3斤半。

南鱼到达青岛后,会迅速转移至深水抗风浪网箱中养殖。深水抗风浪网箱一般周长40米,除了高出海面1米的围栏外,水下深度达7米。跟福建以饲料投喂进行养殖不同,青岛的南方鱼苗被投放在网箱中,全程几乎不需人工投饵。网箱内深约3米的水中安装了国内首创的太阳能发电集鱼灯,通过灯光诱集周边海域的浮游动物和小鱼、小虾等天然饵料,尽可能模拟野生环境,供养殖鱼类追逐捕食,从而实现了绿色、节能、环保养殖。

野化养殖鱼类口感提升明显

据韩兵介绍,经过3-5个月的“野化养殖”,养殖鱼类基本能由1-1.5斤/尾生长到2-2.5斤/尾左右。目前市场上大黄鱼的价格大约为15-20元/斤,真鲷和鲈鱼20-25元/斤,经过“野化养殖”后,大黄鱼平均价格可以达到100元/斤左右,最高时达到160元/斤,真鲷和鲈鱼平均价格60元/斤,实现了产出效益翻倍。

同时,得益于“野化养殖”,处在网箱中的鱼因需要自主、竞争捕食,所以大大增加了其运动量和活力。在外形上,它们与南方同品种鱼类相比,显得体型修长。经数据分析,其肥满度降低,脂肪含量降低;鱼肉内总氨基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呈鲜味氨基酸含量、呈甘味氨基酸含量、DHA含量均升高,因此大幅提升了口感与品质,基本消减了土腥味。

韩兵说,在全新的海洋科技推动下,青岛南鱼北养项目已呈规模化效益化生态化发展。“下一步,将出台扶持政策,进一步推动‘南鱼北养+灯光诱捕’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力争到2025年,实施深水网箱500个,养殖鱼类年产量达到380万公斤,年产值3.5亿元,使其成为青岛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模板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青报全媒体记者李勋祥

新闻推荐

喜报,等你来

青岛,因传统与时尚叠加,一直是新人拍摄婚纱、度蜜月的首选地。当下火热的国际时尚城建设,更是为青岛婚庆产业提供助力,成为新...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