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背后的危险:路 毒蘑菇成我国食物中毒“头号杀手”,本市发布安全提醒:已有市

半岛都市报 2020-06-30 04:45 大字

红菇属

牛肝菌

剧毒、有毒蘑菇分类图由国家疾控中心李海蛟博士提供

斑褶菇属胶东半岛毒蘑菇超30种,崂山超过10种

文/图半岛记者王滨(署名除外)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这首脍炙人口的儿歌陪伴了我们很多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蘑菇都是歌中唱的那样“可口”,因为“美丽”的背后总会藏有危险。特别是最近岛城阴雨连绵,潮湿天气使得一些漂亮的野生蘑菇疯狂生长,无论是公园,还是河边绿地,都能寻找到一些野蘑菇的踪迹。而由于雨水集中,加上本市有市民因采食野生蘑菇而发生中毒,且有部分是重症病例,危及到了生命。因此,青岛市疾控中心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已经发布了安全提醒。

那如果市民在遇到这些叫不出名字却又非常漂亮的蘑菇时,应该如何处理呢?秘诀只有一个:管住嘴手,迈开腿走。

分布>>>

毒蘑菇又称毒菌或毒蕈,是大型子囊菌或担子菌中那些食用后能使人中毒甚至丧命的一类真菌。毒蘑菇与野生可食菌的宏观特征有时极其相似,因此在野外混生情况下容易混淆而造成采食者误食中毒。带着众多的科普疑问,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了鲁东大学农学院的盖宇鹏博士,他也是中国菌物学会菌物多样性及系统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正与团队奔走在全国各地对野外菌类进行调查取样工作。

盖宇鹏博士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胶东半岛记录毒菌超过30种,主要为有毒鹅膏菌类,包括红褶鹅膏、假灰鹅膏、赫盖鹅膏、锥鳞白鹅等十余种鹅膏菌属的有毒真菌,误食后造成肝肾等脏器衰竭,从而造成死亡事故;另外毒菌为环柄菇类和红菇类,多为胃肠炎型中毒,少数如肉褐鳞环柄菇因含有鹅膏毒素,也会造成急性肝损害。除此之外,还有少数粪伞及斑褶菇类,一般不致命,但因含有神经毒素,产生幻觉。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青岛崂山有毒蘑菇种类超过10种,除上述胶东半岛毒菌中所涉及的鹅膏类和红菇类,还有簇生垂暮菇等数种容易造成胃肠炎型中毒的真菌。虽然目前文献记载较少,但由于相似的植被类型和地理分布,崂山有毒真菌在理论上与胶东半岛毒菌数量相差无几,无经验的群众切勿采食。

专家>>>

最怕别人来问这种蘑菇有毒吗

在青岛八大关景区,记者在绿化带内看到不少红色、长相漂亮的蘑菇,然后记者通过百度搜图搜索找到了诸多外观一样的蘑菇,例如毒红菇(又称棺材盖蘑菇)、小胭脂菌、红菇等,尽管记者多次报道过野生蘑菇,对于它的准确名称和是否有毒,记者也没有绝对把握。记者在该绿化带及其它区域内,还找到了多种各种形态的菌类,其中还有一种类似灵芝的菌类,经过专家鉴定名为树舌灵芝。

随后,记者又联系到了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药用真菌研究所的田雪梅博士,作为硕导的她经常带领学生们采样研究,有丰富的经验。据田雪梅博士介绍,青岛地区常见的有毒蘑菇有十余种,在崂山与市区多处出现毒蘑菇的概率基本相同,有些毒蘑菇外表干净,看上去跟普通的蘑菇没有太大的差别,但都是一些容易被误食的有毒菌。田雪梅博士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北地区常见毒蘑菇图谱中,为记者介绍了在青岛地区采样研究过程中常见的毒蘑菇,记者注意到青岛地区出现的毒蘑菇种类占到了该图谱中蘑菇种类的一半以上,数据有些惊人。

当记者将自己拍摄的蘑菇图片给田雪梅博士与鲁东大学盖宇鹏博士时,二人作为专业研究者,同样表现出谨慎的科学态度:最怕别人来问这种蘑菇有毒吗?做这一行,最怕别人问哪个能吃、哪个有毒?因为蘑菇物种之间的差异过小,很多时候只能通过显微镜去区分,去观察,所以我们做分类的,一般只讲是哪个属的,遇到询问是否可食用,我们一般都不敢说可以,就怕采食者误食了长相相近的毒蘑菇。根据国内频频出现的案例,大多数中毒死亡的都是常年采食蘑菇的人。

当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时,由于中毒症状较多,救治的基础首先就是确定哪一种蘑菇中毒,而患者往往并没有留下可供鉴定的实物标本,在发生某些肝、肾中毒事件时,救治方案就有可能不会特别有效。即使有标本留下,蘑菇分类者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没有真菌分类学家的协助下,也极可能鉴定错误。更为特殊的是,如果误食有毒鹅膏菌,6~48小时内会出现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12~24小时后,症状消失,很多中毒者认为病已好,没来得及去医院的认为不必去了,到医院的也可能会要求出院,这就是鹅膏中毒的“假愈期”,最可怕的是这一阶段过后就开始内脏损害、肝肾功能恶化,主要器官衰竭,最终导致病人死亡。

新闻推荐

理化实验成绩首次进中考 今年中考实验操作昨开考 考试题目都来自平时实验

6月28日,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开始。考试科目为初中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在八年级进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在九年级进行物理...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