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书以载道 ——书法学习感悟
青岛画院张颖
文以载道被古人作为写文章的原则,认为作文必须弘道,非道不能成文。中国文字催生了书法的诞生,书法与文字相表里,文字源于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书法反映书写者的文化精神。刘熙载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中国书法能将文字书写上升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书以载道的文化传统至关重要。在我三十多年的书法学习历程中,逐渐感悟到书以载道是中国书法的重要原则,遂梳理个人学书的历程,与读者分享学习感悟。
我自幼酷爱艺术,四岁开始学习柳琴,六岁加入青岛市少年宫民族乐团,多次随乐团参加接待国内外政要的演出,深受专家和领导的喜爱。学习柳琴的经历,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建立了浓厚的兴趣。机缘巧合,十四岁时师从孙一青先生习字。先生授以唐楷、魏碑,并授“五字”执笔之法,心好习之,兴趣超过柳琴,遂专攻书法。先生时年近九旬,学贯古今,藏书甚富,与当时的青岛著名书法家杨慕唐,叶伯泉,张叔愚,张书年并称“岛城五老”。先生为人谦和,治学严谨,尝告我等弟子:“诗文书艺,皆宜明其途径,若驰骛浮名,害人不浅,一再延稽,不可救药。”同学者五六人,唯吾聆听之、践行之,于斗室之内,苦苦临摹古人名帖。初学柳公权、颜真卿,后追智永,参以墓志碑刻,研习“二王”,参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广泛临摹,后又得到张杰三老先生的指导,随得古雅清逸、质朴妍美、苍劲沉厚之笔力,颇受同行赞誉。然,自觉得其形,难得其神。为求深造,于1997年赴北京参加中国书协书法高级研修班学习,得到张旭光、薛夫彬、顾亚龙等名家指教,书艺大有精进。
书艺之道,如蚕之吐丝、蜂之酿蜜,岂朝夕之功。所幸者,我在青岛市北区少年宫从事了二十二年的书法教学培训工作,结合工作需要,我广泛涉猎古今名帖,经常带领学生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地以及韩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举办展览、交流学习心得,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贵有专,尤贵于勤。我的青少年书法教学成绩当时名列山东省前茅,在全国青少年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先后培养学生近七千人次,在全国省市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奖无数,一百余名学生进入美术书法专业领域。个人曾获“青岛市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和“青岛市优秀教师”称号。教学相长,其间又经常得到陈梗桥、贺中祥等名家指点,个人书法创作能力日益提升,作品多次入展国家、省、市专业展览,并获奖。
有语云:“学然后知不足。”告别多年从事的传道、授业、解惑,如今,调入画院工作后,一边专心从事书法艺术创作,一边认真拜读先贤的传记、揣摩他们的名作,试图探寻他们的心路历程。每当夜深人静、华灯阑珊之时,打开法帖,挥毫濡墨,心游太古,王羲之、钟繇、颜真卿、苏东坡等古人相约而来,我的心便与他们一起飞翔,分享他们的快乐和忧伤,领略他们的崇高与伟大。古人说“书如其人”,古代的“书”也就是今天的书法,古人用“书”体现道德修为,成为“大道”的载体。羲之有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又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明”。中国书法所表现的人文精神乃是中国书法的灵魂所在,如果只关注形式和视觉冲击力,忽视文化内涵,“书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必然不存,而降格为“形而下的纯艺术”。
书以载道,乃古人之所求,亦吾汲汲以求,勉强论之,以求指教!书法之道,盖“精、气、神”也。所谓“精”,当是书写的笔墨功夫,如无笔墨功夫,书法的形式必不能精,如何承载“道”?启功先生曾在《论书札记》指出“每笔起止,轨道准确,如走熟路。虽举步如飞,不忧蹉跌。路不熟而急奔,能免磕撞者幸矣。”又说,“轨道准确,行笔时理直气壮。”“无恰当位置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所谓“气”,当是书法作品的气质,是书法作品所体现的作者文化内涵。儒释道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追根溯源还是万变不离其宗。众生平等的慈悲,“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达观,“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的儒风,都可以成为书法作品所表现的气质。我最为推崇的中国文化气质是自古一脉传承的正气,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懂得养气养正气作书才能浑厚天成,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谓“神”,乃是书法作品所弘扬的精神内核。中国文化的根本在于人的精神,周敦颐说过“文以载道”。书以载道与文以载道本质相同,书法与文字相表里。刘熙载有云,“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兰亭集序》、《祭侄稿》、《寒食帖》等名帖无一不是“书”、“道”相谐、相融的作品,达到书写艺术与文字内涵的高度统一。法无定法。只有经过了长期的学养、阅历、思想、技法等多方面的修炼,才能得心应手地把感情及情绪通过浓淡干湿的墨迹、正侧顺逆的点画倾泻出来。
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根本,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强调以礼乐为教化之本。中国书法与中华民族文化血肉相连,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书以载道与文以载道具有相同的本质要求。人文精神是中国书法的灵魂所在,强调书以载道,实际上就是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当然,强调文化传统不应食古不化,当代人学习书法必须将其纳入到中华民族发展背景中解读,研究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流变,作品创作体现书法艺术的有序传承和时代特征。
新闻推荐
李鸿波,26年共献全血6560毫升王林,抓阄献血救了一名孕妇的生命杨佳丽,无偿献血已成一种生活习惯...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