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版画到文字
从上世纪60年代从事业余美术创作到后来成为专业画家,走过了一段漫长的人生历程。事业没有尽头,当我放下画笔和刻刀,总想写点什么。
我喜欢写作。版画作品是以视觉审美的方式表达自己,肯定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文字写作则可以充分地、清楚准确地表述自己的一切。画画之余,在莳弄花木的闲暇,或睹物生情,或思绪纷至,或偶有断想,犹如提在手上的一些杂物,扔不了,放不下,心境不得清闲。总想记录下来。于是时断时续,日积月累地就留下了一些散乱文章,后来我把这些东西抄录在一个本子上,取名叫《伴绿阁絮语》。这本集子就像一个货架子。把心里那点事变成文字写出来后,统统装到货架子里,心就清静了,这种感觉很舒服。
我觉得为文的乐趣就在于脑子里一些游弋的东西能被记录下来。此时此地的情感和思索过后就消失了,脑子往往一片空白,生命会显得空洞而飘渺。若将自己某一生命时段的情感和思想记录下来,犹如留下一些素描自画像,会证明着自我的曾经存在。我特别欣赏欧阳修在 《醉翁亭记》中所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的境界和能力。纵情地徜徉沉醉于人生和艺术之中,而又能留下一些文字痕迹,是很惬意的。不管这对别人是否有意义,至少自己看到这些痕迹时,心里有点踏实。
在中国社会形态剧烈而又深刻的历史转变中,中国的传统文化依然在我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儒家的入世思想使自己内心摆脱不了社会责任感的潜意识,并依然时时涌动着普世的人文关怀;道家的无为理念始终诱导着去寻求超然物外、天人合一的潇洒境界;而禅的智慧又那么适合中国文人的胃口,使人不由自主地浸淫其中,在心灵的自由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使人无可抗拒地向她皈依。我自然不能逃脱。
我选择远离,选择不争,选择淡泊,选择安静,选择自然,选择无为,选择丰富,选择韵致,选择珍惜,选择感恩,选择快乐……。于是,我有了自己必然的归属,有了现在的自我。
在人生的终极追求中,在人格的完善和美的实现中,对我来说,版画艺术创作已经不是唯一途径了,艺术创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尽管,创作美的作品是我生命中永远的诱惑,是我人生价值的巨大支撑。得鱼忘荃,渡河弃舟。我愿享有更多选择的可能——伴随着生命去接近和体验人生的大美。也许这是人生的最后的最有意思的事。
我写的所有文字,不管是写花木,写往事,写感悟,写评论,甚至策划撰稿音乐会,其实只有两个关键词,那就是"美"和"生命"。美,飘渺着,是永远的诱惑和寄托;生命,流逝着,是不可追回的短促和宝贵。美和生命在时空中相互映衬、交融,犹如清丽跳荡的竖琴和沉郁舒缓的大提琴的二重奏,委婉而深情。我让优美的音乐流淌在心中,凝结在字里行间,感到一种满足和宽慰。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青岛画院专职画家,历任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岛画院副院长。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银奖铜奖及优秀奖、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金奖。 )
新闻推荐
环湾路今年开建两座大桥 长沙路立交桥明年实现主线通车 过街天桥年底前建成投用
本报6月4日讯4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房地产事业发展中心房屋征收处处长李伟做客“网络在线问政”,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网谈...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