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心眼”的平民英雄致敬

半岛都市报 2020-06-04 02:46 大字

宋玉武的“死心眼”,恰恰是当下最可贵的,是一种执着的“好人精神”。这种精神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来自细节,没有口号,没有欢呼,没有朋友圈中的刷屏点赞。但它扎扎实实地生长于这片土地,开花落英于这座城市,是青岛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评论员王学义

6月3日上午7点半左右,平度市民宋玉武为救一名从楼顶阁楼坠下的女子而被砸伤头部,进了重症监护室。跟宋玉武一起拉起被子救人的市民说,他平时也是个热心肠。有律师认为,宋玉武这种行为应该被认定为见义勇为。

坠楼女子不幸身亡,这无疑是一个悲剧。而对宋玉武和他的家人来说,更是“祸从天降”。从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在这起营救事件中,宋玉武是主要组织者之一。是他发现女子身体探出窗外,有坠楼的迹象,然后第一时间打电话报警,还反复打了四遍。也是他,招呼同行和路人借来被子,准备接住坠楼者。遗憾的是,当事女子坠下时,并未准确地落入人们拉开的被子上,而是恰好砸中宋玉武,他也因此进了ICU。家里“顶梁柱”一下子塌了。妻子痛呼,“帮人要有个度”,埋怨丈夫“死心眼”……

从普通市民的视角来看,宋玉武的家境并不宽裕,甚至有点难。上有八旬老父需要赡养,下有读大学的女儿和读小学的儿子,正是最需要钱的时候。妻子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疼得厉害,依旧在做保洁赚钱养家。宋玉武自己开小货车,是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夫妻俩的收入勉强能维持孩子上学和日常开销,家里没有一点积蓄”。但就在这种生活压力之下,他仍然乐于助人,有时帮人拉货都不收钱——从这些细节来看,他似乎真的不知道“帮人”应有的那个“度”,真有一点“死心眼”。但是,宋玉武真的傻吗?周围的朋友、四邻八舍,真的认为他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相反,他在朋友中间还“很有威望”。

为什么?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他们明白,宋玉武的“死心眼”,恰恰是当下最可贵的,是一种执着的“好人精神”。这种精神来自民间,来自生活,来自细节,没有口号,没有欢呼,没有朋友圈中的刷屏点赞。但它扎扎实实地生长于这片土地,开花落英于这座城市,是青岛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致利己主义”泛滥的时代,这种“好人精神”正是一剂解药。

正因如此,宋玉武一声呼喊,周围的人们便迅速行动起来,紧急组织了这场营救。一死一伤,结果令人痛心疾首。这显然是一次失败的营救,但不能因为失败就否认营救的意义。面对命悬一线的陌生人,宋玉武以及其他救人者并未迟疑,他们在短时间内几乎做了自己能够想到的一切。他们并非专业救援队,自然难以确保成功率。他们也当然知道这样救人有风险,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

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却以本能和良知做了不凡的事。他们的热诚、勇气和担当,闪耀着人性的光芒。他们是这座城市的平民英雄,我们理应向他们致敬!

相关新闻详见本报今日A03版

新闻推荐

青岛举行工业互联网线上专场招聘会

□记者薄克国报道本报青岛讯6月1日,青岛市举办“我为企业找人才”工业互联网线上专场招聘会,旨在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