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路面施工首次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

大众日报 2020-06-03 09:43 大字

□记者 白晓 通讯员 宋国才 报道本报青岛讯 5月20日,在S209蓬黄线青岛仰口隧道北侧,由多台设备组成的编队在封闭的车道上缓慢前行,经过之后,原本破损的路面变成了平整的新路,这是青岛交通运输部门首次使用就地热再生技术进行路面施工。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之一,将破损的沥青路面加热软化,将其铲起,添加再生剂恢复沥青活性,拌和均匀后,就地铺在原先的路面上,实现了废旧沥青混合料重新利用。S209蓬黄线张家河桥至崂山公路市政界段是青岛的一条纵向交通干道,全长9.89公里。该路段目前正在开展中修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6450.9万元,由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进行设计,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市区分局负责相关建设工作。

“该项技术的优点,一是能够去除表面裂缝,矫正车辙和推挤,复原老化沥青,改善集料级配和沥青含量;二是节能减排,完全利用旧路面材料,节约新材料;三是无需运输废旧沥青混合料,施工作业面仅占用一个车道,可以将交通中断时间和运输费用降低至最小,尽可能减少因封闭交通施工对车辆通行的影响。”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市区分局局长姜正军介绍,经初步测算,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维修该路面,可以减少碳排放2005吨,节约标准煤872吨,节约沥青混合料7496立方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新闻推荐

李沧教研员到61中研教 听课、点评、座谈,把脉中考精准施策

本报6月2日讯距2020年中考仅剩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6月1日上午,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地理、生物...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