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帅,叫做国旗班

青岛早报 2020-05-30 06:24 大字

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扬旗、立正、敬礼,八个动作精准连贯、迅猛有力、一气呵成;鲜艳的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舒展澎湃、冉冉升起,在湛蓝的天空中迎风飘扬。这是2019年10月1日清晨发生在青岛市公安局大院内的一幕,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公安局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仪式上,五星红旗无疑是全场最耀眼的主角,而由海岸警察支队25名待划转战士组成的国旗班,成为仪式结束后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最帅警察国旗班”的称号从此便“名花有主”。近日,早报记者对市公安局国旗班进行了探访,揭秘队员们练就一身绝活的幕后故事。

三轮选拔25人脱颖而出

国旗班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彰显着大国自信、捍卫着国旗尊严、展现着公安形象,使命光荣而神圣。接到组建市局国旗班的任务后,海岸警察支队党委高度重视,坚持最高标准,在人员选拔、组训施训、综合保障等方面全力以赴,力求升旗仪式上每个动作、每一瞬间都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在选拔队员之前,海岸警察支队本着业务能力过硬、带队经验丰富、进取意识强烈的原则,先为国旗班选定了两位“教头”——胡钧鸣、张家瑞。他们一直在勤务中队从事队伍管理和组训施训工作,是公认的带兵骨干。接到任务后,两人迅速对报名参加国旗班的人员进行考核选拔。 “对于国旗班,在支队充分动员下,先后有100多人报名,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第一轮初选后,只有60多人进入第二轮选拔。”张家瑞说。“为保证整体效果,我们对身高、形体、动作等方面都进行了控制,严格把关、精挑细选,第二轮从60多人中确定了30人的名单。训练一段时间后进行了第三轮选拔,由30人筛选到25人,最终上场的只有24人,剩下1人作为替补。 ”胡钧鸣告诉记者,因为大家都很优秀,选拔越到最后越难取舍,甚至有种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感觉。

据了解,25名队员平均年龄仅有24岁,最小的是位00后,他们都经过新兵连训练、有较扎实的队列素养,尽管之前未承担过类似任务,但大家都有信心成为一名合格的国旗班成员,对即将到来的“魔鬼训练”都充满期待。

集训时衬衣几乎没干过

集训一开始,从队员到教官自觉达成共识——精雕细琢、勤修苦练。30多天里,每天训练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集中训练结束后,大家都会“开小灶”自觉加练一段时间。

国旗班的训练科目主要可以概括为四项——站功、眼功、走功、持枪功。站功最能体现队员的队列素养和精神面貌,每天训练开始前,队员们都会进行40分钟的军姿训练,对脚、腿、腹、胸、手臂、头、眼神的动作进行固化练习。持枪功也是整个训练中的重难点科目,想让七八斤重的突击步枪在手中游刃有余,必须经过千锤百炼。同样的动作,队员们每天要反复练习近千次,举枪的高度、提枪的时机,枪口偏向的角度时刻处于高度一致。

集训从去年8月下旬开始,过了上午10点,队员们即便在训练场上静止不动也会汗流不止。而为达到训练效果,每次训练队员们都将整套制服穿戴整齐,还有一双五六斤重的皮靴。半天的训练结束,将外套内的衬衣脱下后都能拧出水来,大家说这套衣服在身上的时候几乎就没有干过。

让每一滴汗水都不白流

训练既要下苦功、也要用巧劲。 “合格的国旗班,个人动作要规范标准,队伍表现是整齐划一。个人基本动作练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便组织大家进行合练,先是3人一组,再是6人一组,而后是10人一组、20人一组。大家像是一台新机器上的若干螺丝钉,经过磨合后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胡钧鸣告诉记者,单是队伍中人员的排列组合,他们前前后后就调整了一个星期。为适应升旗仪式的环境,他们参照大阅兵前建设阅兵村的模式,专门到现场进行测量,在训练场上等比例复制出升旗仪式场地,按照仪式流程演练彩排。期间,支队还专门邀请市政府国旗班负责人到场,对国旗班进行授课指导。

他们身怀绝技各有高招

升旗仪式开始后,走在队列最前面的是旗手刘畅,带领方队准确前进是他的重要职责,既要控制好步伐大小、也要保持住前进节奏,否则便会带乱队形。对此,刘畅在练习场上按流程一遍一遍走,最终做到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刘畅还有一个绝活是手动升旗,国歌戛然而止的瞬间国旗正好到达旗杆顶端。刘畅根据旗杆高度、国歌旋律和手部动作,将升旗过程定格为61下,反复练习双手交替动作、固化动作幅度,进而实现与国歌的完美配合。

扬旗手丁存远是升旗仪式中备受关注的角色,在国歌奏响第一个音符时,一展、一抛,动作铿锵有力、一气呵成。这套动作看似简单,但要让国旗以舒展状态飘扬到适当高度并非易事,对扬旗手臂力的要求极高。为增强臂力,每天训练结束,丁存远都会拿哑铃代替国旗练习扬旗动作,除了吃饭、睡觉,哑铃几乎不离身,久而久之,丁存远的右胳膊比左胳膊粗了整整一圈。

记者 孙启孟 通讯员 青公宣 本版图片均由市公安局提供

新闻推荐

带状疱疹:看似小病,早治很必要!

近日,本报热线(0532)82933171接到很多读者求助,诉说患上带状疱疹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后,吃药抹药膏多种疗法都不管用,晚上疼得...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