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厘定方向坚定目标笃定落实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历史教研员 范蕴涵
同学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备战接下来的历史复习呢?我给大家聊一聊最后四十天,怎么笃定、开心地迎接高考。
一、整合
学习了三年,任何一个学科,单纯就知识而言,不计其数,这时更要懂得以怎样的规则将其进行整合。
1.回顾
对于主干知识不扎实的同学要学会回顾,回顾知识体系,回顾概念、回顾线索。清晰知识点的分布特点,进行基础知识的记忆。为了节约时间,翻阅课本此时还是最佳时段。可回顾笔记本、老师平时给同学准备的学案,甚至可以利用手中的任何一种复习材料,都有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记忆的基本抓手;关键问题是,自己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时间推进地落实完成。时间不宜太久、效率需要最高。
2.梳理
在快速回顾并记忆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进行有自己思维意识的梳理。其意义是自我建构一种新情境、探索一种新规律,使杂乱的知识开始呈现一定的规则,找到认知知识的一些新角度,进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体系。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拟主题,然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动脑、动笔,构建自我认知的体系。从而面对高考试卷中的知识迁移和思维创新时能够及时提取已储存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
二、拓展
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及思维认知的基础上,对于知识容量的拓展是必须而必要的。考试中有最高分必然有最低分,而高分低分的区别除了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一样,更重要的就是对于知识的内涵、外延认知的域值不一样。有的学生知识波段长、有的学生波段太短。直白说法就是“深”还是“洼”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学生学识素养的长效性与积累性的差异。高考冲刺的最后40天,如若无法弥补前面18年的能力缺欠怎么办?
1.熟读课本
教材是最好的阅读拓展版本。除了教材正文,很多同学忽略了课后的知识链接和知识卡片。高考试题的情境一定是与所学知识有一定的吻合,即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这也是教材编写时对于课后知识链接的要求。同学们可以将其作为阅读拓展之一。
2.课外阅读
关于史学研究及素养能力的探究是新高考的一个命题角度。如果学生没有比较深厚的史学认知习惯与学术氛围濡染,很难适应这类试题。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有意识地拓展史学视野、多阅读史学著作及学术论文;除了跟随老师复习节奏,熟记老师给予的史学理论的相关拓展资料外,最好办法是利用手中专题和教辅资料,把题目当作阅读资料、在题目设置中感悟新情境,并利用模拟题提供的题目解析及答案详解,整理相关的理论知识。
3.打通选必修
两次省高考模拟试题和各地市的一模试题,释放了一个明显信息,即打破往年必修与选修的界限,在试卷结构上不再有明显的选修与必修的区别。这就要求学生在跟随老师复习计划的同时,要有意识地打通选修与必修的界限,在时空观念下对历史事实进行独立思考,在整体视野下进行历史理解,形成新的历史解释。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角度和素养能力不断养成和提高。
4.重视但不执著于高一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的重要史实
对于部编教材的知识内容,学生不必过度担心,没必要把新版部编教材拿出来学习一遍。跟随老师的复习节奏,保持与老师在复习体系上的一致即可,学有余力者可将新教材当作拓展资料读一读。
三、训练
加强真题、模拟题的题型训练,在自己相对薄弱的项目上多下功夫。比如,客观题部分重在训练自己做题的精准度,力求做到“会题不丢掉”“会题快得分”,自我训练更需要限时、严谨,以训练考试时的手感与思维习惯,增强考场适应力和考试信心。
四、纠错
纠错能力是区分学生学习意识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以往学生的纠错经验,一般纠错方式有两个重要方面:
1.以单元为单位、将错误类型分类整理。反复训练,以专项训练的方式突破重点概念。
2.分析错因,记录感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悟出错误原因,才是对于该内容真正理解的开始,切忌就题论题,而应在错题基础上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度再学习。
五、方法
1.强化时空观念,明晰时代特征,在自主复习时有意识训练自己的时空意识,增强历史理解的能力。清晰事件的前因后果、洞悉历史发展的重要节点。
2.提升解题能力,教科院各学科都组织部分老师进行解题研究,老师也会训练解题能力,同学们要把这种能力内化为一种思维习惯,练就自己的“火眼金晴”,让复杂情境简单化。
六、心态
最后40天,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知识储备已足够迎接高考,最后锤炼的是心智、情绪、态度。安之若素、最是平常。保持适度焦虑,能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是允许、也是必须的。保持与家人、同学、老师的关系融洽,不把精力耗在不必要、不重要的事情上,是高考制胜的不二法宝!
新闻推荐
到底多高珠峰“身高”进入演算阶段2到3个月后才能揭晓早报连线山东小伙参与珠峰高程测量风大雪深三次冲顶终成功幕后揭秘...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