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首座智能垃圾分类密闭收集站启用 具备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红外线探测、满载报警等功能
东南渠社区的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密闭收集站。文/图半岛记者徐杰报道
本报5月25日讯智能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红外线探测、紫外线杀菌、自动除臭、满载报警……5月24日下午,李沧区首座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密闭收集站在湘潭路街道东南渠社区正式启用。
在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引导下,家住东南渠小区的张玉秀不到一分钟就把满满一大袋子生活垃圾分别投进了不同的垃圾桶,然后熟练地走到旁边感应式洗手池,洗完手后离开。自5月10日小区的智能标准化垃圾分类收集站试运行以来,这样连贯投放垃圾的动作,已逐渐成为小区319户居民的日常习惯。
走进收集站,记者看到,感应式洗手区、作业区、冲洗区、工具存放区一目了然,屋顶的换气扇和墙壁上的通风扇不停转动,尽管站内摆放了多个垃圾桶,但几乎没有垃圾的异味。“我们每天定时对垃圾收集站进行消杀,这里面同时还配备了紫外线杀菌器,墙上安装了自动除臭喷淋器、臭氧发生器,尽最大可能保持收集站内干净整洁。”东南渠社区城市管理队队长王瑞坤介绍。
王瑞坤带着记者来到站外一处屏幕前,掏出手机向记者进行了演示,在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打开有害垃圾智能回收小程序后,王瑞坤按照语音提示将一块废旧电池投放进了有害垃圾回收箱,紧接着就收到了积分加分的语音提示,“通过积分可以回馈给居民一些小礼物,还可以参与抽奖。”王瑞坤说,旁边用蓝色、绿色、灰色颜色标注的垃圾投放橱窗也是智能的,在上午、下午6点半至8点半时间段内会自动打开和关闭,橱窗铁架上还安装了几个红外线感应器,通过光感识别垃圾并在垃圾投放完成后语音向居民播放感谢话语。
除此之外,该收集站内还设置了智能称重、人体热感应、红外测桶感应、满载报警、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监控等智能系统,并有4名垃圾分类指导员轮流上岗。
湘潭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负责人陈世杰告诉记者,一处收集站可满足300~500户居民的日常分类投放需求,同时具有宣传引导、快速便捷、智能环保、无障碍设施、无接触定时投放等多项功能。
陈世杰介绍,在试运行的半个月期间里,根据垃圾分类指导员和收集站内的智能称重模块数据统计,该小区居民自觉配合垃圾分类率和投放准确率已逐步提升到96%、92%以上;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收集量分别达到日均95.4公斤、12.9公斤、194.4公斤。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王鑫鑫经过漫长的寒假,青岛西海岸新区各学校逐步返校复学,“神兽”回笼,为保护孩子身体健康,家长们应该注意什...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