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蓄力量 共赴花开
北岭山的方向,晨曦透过云层洒满校园,敦行楼前,樱花树吐露嫩芽,毛茸茸的绿色显示着它正为绽放积蓄着力量。这些都被十七中校长安伯贞的镜头捕捉,通过微信群,传递给居家学习的学子,分享孩子们日思夜想的校园即景,给他们捎去慰藉。本期《直面疫情这一课校长有话说》栏目邀请到青岛十七中校长安伯贞,讲述疫情中学校的变与不变。
记者:十七中高三级部最近组织了网上模拟考,这段时间的网上教学十七中是怎么实施的?
安伯贞:身居教育战线,疫情中,青岛十七中老师们开启了“全天在线,有问必答”的空中陪伴。在各年级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下,从1月底开始,各个集备组就迅速联动起来,多次进行网络集备、现场集备。严格落实学校集备要求。学校组织了各年级的网上期初测试,组织了高三的网上一模,十七中的诚信考场从学校搬到了网上。老师们围绕学生的试题选择、阅卷细则、如何录制微课讲评、后期开课内容等开展了详细的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由于准备充分,线上检测从网上发送试题、学生答题、答案回传等工作有条不紊。
每场测试结束,老师们迅速投入到线上阅卷中,年近花甲的老教师,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眼睛不堪重负;二娃的妈妈教师,等孩子睡下后继续挑灯夜战;教师们从早到晚,马不停蹄,不到两天时间,各科都完成了阅卷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问题,讲评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讲评课是针对每个学生自己问题的讲评,”老师们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面对不同的学生需求,各集备组老师们各显其能,通过学校的智慧课堂系统、微信群、QQ群、腾讯会议直播、微课录制、青岛课后网等多种方式组织做好讲解答疑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们为每一道题目都录制了讲解微课,菜单式,多选择,真正做到了一生一指导,深受学生好评。
记者:现在学生要学文化课也不能扔掉美术练习,学校是怎么统筹的?
安伯贞:2020年艺考后延已成定局。在一个月前,政策尚未明朗的时候,十七中就研判形势,启动“双套餐”(文化课、专业课)授课答疑,班主任统筹协调,文化课和专业课老师们密切联动合作,为美术生学习文化课和专业课保驾护航。微课录制,任务发送,腾讯会议授课,作业批改,平台答疑,打卡接龙,实时交流……这是美术班老师的工作常态。班主任统筹协调,开展线上授课,是网上授课的总“调控师”,及时发送学校的通知要求,严格实施教学计划,同时与同事、家长及时交流,汇总意见,调整教学方式和进度,调整专业课和文化课的比重和时间,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班主任还化身为“心理咨询师”从心理上为学生疏导,让他们有序静心学习。
因为不同的学生主攻的校考方向不同,需要一对一进行指导。专业课老师通过视频线上教学,让学生录制下绘画过程,提交作业,老师线上批改,逐个分析,单独指导,学生做好记录,修改绘画……从学生和家长反馈来看,专业课和文化课“双套餐”的准备,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十七中联合高校打造的理工特色已经取得了成果,今后这一特色有什么发展规划?
安伯贞:理工特色方面,我们前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理工特色发展引领下,课程理念的转变,和新课标的要求吻合,项目式教学让学生保有创新的兴趣,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每年有一两百人获得科技创新方面的奖项,其中不乏国家级的奖项。一系列的做法助推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也让学生在高校自招、综招中有出色表现。下一步,我们将借新课标的推进和新高考的助力,继续发展理工特色。按照新课标要求,各科教学贴近生产生活一线的实际情境,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拓展,着重发展和最新科技相关的探索课程。和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深度合作,进行课程讲座、实践,让十七中的学生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操作,验证自己的创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人工智能方面,学校建起了人工智能教室,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更让学生了解了互联网资源整合运用的重要性,在人工智能领域,学生热情高涨,相信经过开学后的指导,学生的素养会有更多提升。
记者: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学校教学有哪些启示?
安伯贞:反思寻变,为学校后续发展蓄能。线上学习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不得不倒逼线上“空中课堂”发挥威力,教师们“主播”生活经历了“阵痛”后也逐渐适应。但互联网教学到底该以怎样的姿态改变目前的教育生态?如何真正实现网络学习与线下学习的高度融合?面对如此多的教育资源平台,学校该如何统筹规划与高效利用?这些问题促使学校积极寻变,为学校后续发展积极蓄能。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赵黎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8日讯18日白天,青岛市晴间多云,南风3-4级转4-5级阵风7级,白天的最高气温市区13.6℃,其他区市最高在平度25.5℃,近日,岛...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