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每次说“谢谢”,她都会流泪 第八人民医院援鄂护士于晴用真诚打动患者
在武汉一线支援,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青岛第八人民医院援鄂护士于晴就是用热心和耐心打动了患者,她努力学习武汉方言,带着一口“热干面”味与患者们沟通,给病房带来了欢乐。
于晴是八医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普通护士。去武汉是她自己主动请缨。刚到武汉,第一次进入“红区”病房,她发现病人都寡言少语,脸上写满了不安和焦虑,病人之间的交流也很少,都在担心着自己和家人。这让她感觉到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对疾病的治疗,更是来自社会和身边人心灵上的安慰。她尝试去和他们聊天,逐渐拉近彼此间的心灵距离。
一次夜班,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八旬老人在约二十分钟内摁了六次呼叫器,要求护士为他翻身、帮他关灯、检查留置针情况、多盖一层被子、把床头摇高些。她戴着护目镜,老人一直盯着她的眼睛。于晴读出了他的心思。第六次时,于晴拍了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他才安心入睡。有些病人因为情绪低落,没有食欲,几天都没好好吃饭,导致电解质紊乱,“劝膳”就成了于晴和病人之间打招呼的常用语。为了让他们摄入充足的营养,护士们把自己的水果和辅食拿来给有需要的病人。
武汉方言不是很好理解。有个病人在讲邻居家“造业”的患病经历,于晴听得一知半解。回来问了当地的工作人员,才知道是“可怜”的意思。为了便于沟通,于晴开始主动模仿学习武汉话,被病人夸赞“有一点热干面的味道了”。
随着和病人情感上的逐渐亲密,于晴发现自己产生了一个情感“触点”,只要病人看着于晴身上的名字说出“谢谢”这两个字时,于晴的护目镜里总是很快会起一层雾,她哭了……尽量遮掩着哽咽的语气,匆忙回应一句“不要客气,好好养病。”每一句“谢谢”,都在激励着于晴。
最近,医护人员看到了更多病人开心的笑脸,听到了更多的笑声,送更多的病人出院了。于晴始终坚信:疫情终将结束,春天一定会来!妈妈还在家等她凯旋。于波整理
新闻推荐
青岛47中学705班王静之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超人的能力,没有过人的外貌,他们只是普通的平凡人。但是,就在这场战“疫”正式...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