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私募”收款没走募资专户
近年来,随着民众理财热情高涨,私募基金也顺势起跳,因此,给了不少“伪私募”钻空子的机会。但是随着市场行情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化,水落石出,不少“伪私募”脱下了伪装。3·15将至,青岛证监局明确表态,将持续加强投资者保护工作,同时披露伪私募案例,提醒投资者增强风险意识,正确认识私募,做到“三看三不”。
案例:
三大漏洞逮住“伪基金”
S公司及其关联机构L公司都是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两家公司共备案数十只私募基金。监管部门检查发现,S公司以从事私募基金投资为由,公开宣传,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承诺最低收益,集资金额巨大,非法集资特征明显。
监管部门发现S公司有哪些异常呢?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打款人并非备案基金投资者。虽然给S公司打款的自然人都备注了购买私募基金产品,但均不是S公司在基金业协会产品备案中显示的投资人。第二,通过S公司账户而非募集资金专户汇集资金。大量自然人将从数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的资金,直接打款到S公司账户,非托管券商开立的募集资金专户,虽然备注均为购买私募产品,但不符合正常的私募基金购买方式。第三,汇集资金去向不明。 S公司账户汇集的资金,小部分被用做缴纳物业水电等公司日常运行费用,其余大部分转出到股东个人账户,被拆散成数千元一笔打往多个个人户,或转给关联方、其他股东等,还有的用于购买汽车、房产等消费。
提醒:
投资私募“三看三不”
青岛证监局官方提醒,在市场鱼龙混杂的情况下,投资者必须“擦亮眼睛”,正确认识私募,准确定位自我,做到“三看三不”,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要看人。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前,通过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了解私募机构。对私募机构执业能力的判断不能仅仅依据办公场所的装修档次及工作人员的着装品质,要仔细了解高管人员的职业背景、学历情况、从业经历等信息,不要盲目地相信“有关系”“有资源”等毫无凭据的说辞。
二看产品。要自觉抵制 “保本保收益”“高收益无风险”“快速致富”等噱头诱惑,保持头脑冷静,多一分怀疑,少一分侥幸。如果私募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中含有“定期付息、到期还本”等字眼,或是私募基金管理人、其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直接或间接承诺 “保本保收益”,即提示这是一个违规产品,请勿购买。
三看合同。投资者看合同时,要重点关注合同中是否明确提示投资风险、投资范围或投资标的,核实相关条款与宣传推介内容是否一致,是否托管,是否约定纠纷解决途径等。
四是“不贪小利”。投资者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对照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判断自身是否能够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在满足合格投资者标准的前提下,再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五是“不走过场”。投资者应当认真对待有关个人投资者资格审查等适当性审查环节,充分认识风险揭示书、合格投资者承诺书、风险测评调查问卷等的重要性,认真审阅合同条款,而不是草草浏览文件、简单签字了事。
六是“不做甩手掌柜”。投资者在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应充分了解所投产品,知道买谁的产品,与谁签约,由谁管理,资金划到何处,具体投向何方。发现管理人管理基金存在违法违规情况的,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发现管理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重点:
督促上市青企保护投资者
一直以来,青岛证监局都将投资者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坚持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执法有效性,督促辖区市场主体切实履行投资者保护义务。大力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格督导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合规和风控管理,积极配合地方政府严厉打击以私募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伪私募”。
与此同时,积极构建“五个保护”的大投保格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青岛证监局首先加强多元纠纷化解机制建设。积极倡导“示范判决+委托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强化对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民事赔偿责任追究。第二,推动4家省级投资者教育基地生产和传播更多高质量投教产品。指导各行业协会探索组建投教讲师库,组织专家投教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第三,依法处理好投资者合法诉求,办理证监会信访办转办事项,积极跟踪“12386”服务热线投诉,依法做好信息公开工作,依法依规处理投资者诉求。重点抓好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适当性管理,强化机构举证责任,持续推动不合格账户清理。 记者 王婷
新闻推荐
“先发货再说……”面对企业困难,法官调解时这样说 黄岛法院民二庭法官马先明即时、高效调解,使“双难”变“双赢”
半岛记者李伟通讯员王一近日,一封快递邮件寄到了黄岛法院民二庭法官马先明手中,本以为是当事人邮寄的诉讼材料,打...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