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体验流亭机场疫情防控工作 防控有力度 服务有温度

大众日报 2020-03-11 09:48 大字

3月6日16时,记者走进青岛流亭国际机场,穿戴好与防控人员一样的白色“战袍”,连续11个小时,近距离体验防控人员的“战时”状态与“冲锋”姿态,直到次日凌晨3时安全送走最后一批接转旅客。

□ 本报记者 肖 芳

本报通讯员 王作岩

“这里是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不容后退,不容有任何闪失。这是一道钢铁长城,但也有它温暖的一面,青岛欢迎你,阳光城阳欢迎你!”在青岛流亭国际机场,青岛市口岸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现场处置组正夜以继日地工作,相关负责人如是定位团队工作。

“严格防控有力度,接转服务有温度,是我们的冲锋姿态。”该负责人表示,“这里近百名参战人员,绝大多数是党员,很多还有从军经历,我们有决心有毅力执行好这次任务。”

3月6日16时,记者走进青岛流亭国际机场,近距离体验防控人员的“战时”状态与“冲锋”姿态。当日至次日凌晨,现场处置组共接转6班国际进境航班计824名旅客,其中外籍旅客102名,投入接转公交车和客运车17辆,无一疏漏、无一失误。这是自新一轮疫情防输入阻击战打响以来,工作专班安全接转的第13天。

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自2月24日开始,青岛市对所有入境人员,除需要隔离或留观的外,均由居住地所在区市派车接回,对在境内有居所的,居家隔离观察14天;对商务旅游等短期居住的,安排在指定宾馆居住、活动。

在机场国际抵达大厅,一排防疫工位有序排列,登记、分流、翻译、统计等机场现场处置各小组分布其中,登记分流青岛七区三市、城阳区各街道、市外等接转目的地。各工位上时刻待命坚守的,是由城阳区各单位所抽调精兵强将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的近百人“大白”战团。他们身着统一的白色防护服,手臂上贴着心形的彩色双语标签,背后写着自己的名字,以方便同事和旅客快速定位到责任人。

“全员就位!”3月6日19时30分左右,一列航班上的118名旅客在通过机场入境检查后来到国际抵达大厅出口,随着各小组组长的一声令下,又一轮紧张有序地分流接转工作开始。防控人员按照旅客信息名单逐个核实,再次检测,全程护送,精准做好机场旅客的现场分流。

“四人一组,间隔一米!请主动出示入境健康申明卡”“您的目的地是市北区,请随我前往登记”“转机的旅客请跟我走”……伴随着防控人员一声声亲切的问候,旅客们跟随指引进行登记、分流、放行、乘车。

“下午四点多飞机落的地,从边检检查到办理手续,直到出来花了几个小时,每个环节的防疫检查都很细致,为了大家和自己的生命健康,这种等待是值得的。”一位旅客对严密的防控流程表示了理解和认可。

“每一个流程、环节、细节的严格把关,势必会增加等待时间。为有效舒缓旅客情绪,满足旅客等待时基本饮食饮水需求,我们设置了‘阳光交通巾帼服务岗’,免费为旅客准备了咖啡、热水和面包。”现场处置组相关负责人介绍,“阳光交通巾帼服务岗”让这支“大白”战团更显温情,岗位人员全部为城阳区交通运输局抽调人员。

3月6日22时,赶在航班落地间隙,现场处置组召开“碰头会”。“1分钟后碰头!迅速到位!”从指令下达到各小组组长到位,记者看了下表,仅40秒,大家都是跑着来开会的,整个会议持续不到5分钟,直陈问题,迅速调整。

“每天早上调度会,晚上总结会,我们习惯称为‘碰头会’,会议短而精,重在压实责任、发现问题、整改调整,以工作场景优化工作流程,确保各个环节不掉链子。”现场处置组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一工作机制,是城阳区交通与口岸防控在连续作战中总结出来的一套成熟模式。疫情防输入阻击战打响后,城阳区交通运输局在青岛市口岸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的统一部署下迅速进驻机场出入境口岸迎战。现场处置工作组指挥部,有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和3名副指挥长,全体防控工作人员按照连队建制模式,划分为3个作战班,每个作战班分为“六组一室”。每名副指挥长带领1个作战班,实行三班轮流作战制。

从严从紧防范疫情输入风险,接转目的地的联动闭环管理至关重要,这其中最为紧要的当属转运运力。“我们在日常配备至少10辆公交车和客运车保障基本转运的同时,可以确保半小时内紧急运力调度到位的实现。”现场处置组相关负责人说。

3月7日凌晨1时,最后一班航班旅客正在通过边检,趁着这个工夫,部分连续作业没顾得上吃口饭的工作人员开始“加餐”。方便面、火腿肠、面包、饼干……“最近方便面吃多了,胃有点受不了,先吃口面包垫垫。”一名工作人员小声跟同事说。

新闻推荐

春意渐浓岛城复苏

一场疫情,让青岛街头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景点不见游客踪影。初春的青岛,城市中的鲜花在依次开放,让众多市民充满期待。而随着山...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