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归》开播 记录疫情里的中国
“这里是武汉,这里是我的家。”演员徐帆的友情献声,带给观众们的是感同身受的心灵触动。由优酷拍摄出品、徐帆友情献声的中国抗击疫情纪录片《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简称《冬去春归》),自3月8日起登录优酷。作为第一部互联网平台拍摄出品的纪录片,出品方优酷在疫情初现苗头的第一时间抵达武汉,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故事与经历。
走入武汉的真实生活 了解坚强的武汉人民
“十三床怎么了?”“人不行了,心率马上没了,上肾上腺素、阿托品,快!”医生一边为病患做着心肺复苏,一边呼喊着同伴协助展开抢救。这不是影视剧里的急诊室故事,一切都真实发生着,这里是武汉,是许许多多武汉人的家。在以吃闻名的武汉,人们往往用一顿早餐开启新的一天,清晨近500万人走出家门寻找美味,这被武汉人称之为“过早”。热干面正是武汉“过早”文化的核心代表,但受疫情影响,武汉约有98%的早餐店停止营业,曾经热热闹闹的街头,如今只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庞氏热干面店孤零零地飘着香气。65岁的庞婆婆经营热干面店已经45年,她说,“人总是要‘过早’的”。
在这个特殊时期,所有人都在力所能及地发挥自己的能量,想为他人做出一些贡献。志愿者霍祁和他的伙伴们,凭借“认识的人多,可以做的事多”的想法,成为捐赠方与受捐方的资源、信息中转站,积极为前线补给“弹药”物资。据不完全统计,武汉自防疫工作展开以来,以官方组织和个人身份参与到志愿服务中的总人数超过4万,他们分布在医院、社区等各个岗位,像一张网将人们的生活隔离在病毒之外。
与人迹罕见的武汉街头形成反差的,是医院里医护人员们忙碌的身影。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副主任医师周宁所在的病区,收治的患者全部是危重症病例,他们的工作就是守护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所踏足的危重病房便是抗疫之战最前线的“战区”。在这里,呼吸科主任李圣青带着医疗队队员,为危重病人进行呼吸机拔管,拔管过程中积压在肺部的病毒会集中迸发,危险程度堪比拆除炸弹,他们对此都格外的谨慎。随着经历19天治疗的病人拔管成功,同济医院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重获新生,然而,在危重症病区里最不缺的就是意外。呼吸机拔管是病人从危重症转向重症的重要步骤,可能成功也可能会失败,医生们拼尽全力只为一线生机,他们努力帮助患者摆脱死神的魔爪。
走入武汉的真实生活,了解坚强的武汉人民,《冬去春归》凝聚的不仅仅是摄制团队的心血,更是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的决心。
全景式视角真实记录 拍摄过程比想象困难
这部由优酷拍摄出品、徐帆友情献声的纪录片,通过全景式视角真实记录了疫情下的中国,展现了武汉城中的暖心片段。全片共三集,以医疗、科研、后勤、生活四个角度为切入点,每集由相同角度下三个不同地方的故事组成。3月8日上线的第一集,让观众看到了疫情中隔离城下生死第一线的真实生活,也带观众认识了那些奋战在第一线的美丽身影,生活中她们是母亲、女儿、妻子,工作中的她们就是一个个平凡的女英雄。
拍摄《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历时月余,摄制组分赴武汉、北京、上海、青岛、南通、昆明6地以及乌干达和美国,跟随拍摄了疫情之下身处不同时空、不同风暴眼的普通人,主要人物和线索超过30个。
“整个过程远比想象的困难。”优酷纪录片中心总监张伟介绍,尽管正式拍摄前已经做了各种预案,但真正拍摄时,仍会有突发状况发生。据介绍,在武汉常规拍摄时,要经常给机器设备和包套内外喷洒酒精消毒。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和重症病人治疗室(红区)拍摄时,要用防水罩和保鲜膜将机器包裹严实才能进入,而且设备进入后一段时间内无法拿出,院方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无毒(酒精浸泡或紫外线照射)处理或销毁。“设备器材很有可能成为污染物源头,机头、麦克风套等物品拍摄完后会就地销毁。”作为唯一进驻到一线拍摄的互联网纪录片团队,《冬去春归——2020疫情里的中国》摄制组在拍摄沟通、设备选取、成员精简搭配,甚至防护工具和消杀用品补给等环节,都经历了全新挑战。
(综合)
新闻推荐
减免税为实体经济“雪中送炭” 青岛市出台省内首个分类普惠困难减免税政策
本报3月9日讯为帮扶企业应对疫情冲击,早日复工复产,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在全面顶格落实国家、省税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迅速行...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