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随感(三)被爱和感动滋养过,无畏无憾再出发

半岛都市报 2020-03-07 01:08 大字

疫情的发展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个跳动的数字,在我而言,那一个个数字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人,我明白了我来武汉的意义——救治别人也是自我修行。

当我第一次小心翼翼地穿好防护服,穿过一道道缓冲区的门,我承认,在那一刻,我有点怂。走进病房,看到一张张病人的脸,淹没在人群中不会有什么特别。49床阿姨会礼貌地请我将她的监护仪调小音量,以免打扰隔壁床病人休息;29床的大爷会细心地记下每个出入病房的医护人员的名字和医院,还给我们写了一些感谢的话,说等疫情过去他要给报社投稿,到时候再正式感谢我们;一个中年大叔,按铃后用手指了指自己输液的空瓶,虽然戴了口罩,他还是用手捂住嘴小心翼翼地问:你们是从青岛来的吗?我说是的,他说:谢谢你们。还有我们身边的保洁小伙,一开始我还纳闷,特殊时期,给多少钱才能让一个年轻小伙子甘愿留在危险的一线,今天看同事的朋友圈才知道原来他是一位志愿者,他本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因为武汉封城没能回家,选择来做志愿者,他的工作面临比我们更大的风险,每次他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从不多言语……

有记者镜头无意捕捉到一个在病床上认真看书的年轻人,39岁的博士后,众生嘈杂中,他捧着一本厚厚的书,神情专注,无数人传看这张照片,有网友感叹他是这次疫情中的清流,定海针,压舱石。仿佛在用眉宇间的从容告诉我们,知识能抚平焦虑,亦能度过长夜。很多老人,自己家徒四壁却捐出毕生的积蓄来支援武汉。我在神经内科工作,接触很多老年病人,比我们更有家国情怀,对自己抠门,可真到了国难时刻本身是弱势群体,却怀着最朴素的情感倾囊相助。

许多年后我们会怀念这一时期,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依然会记得那些普通人的高光时刻,每每想起,还能眼含热泪。只希望每个人的付出都能在大家心里化作涓涓细流,被爱和感动滋养过的心灵可以无畏无憾地再出发。

救国于危难之中,不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也不是仅靠几个抛家舍业的英雄,而是无数国人的一心向善。当镜头开始捕捉理性和美好,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美好时代的开启,一个真正强国的崛起,2020年不会重来,错过的春天却可以以另一种方式繁花似锦。(姜莉于2020年2月20日晚)

新闻推荐

线上同唱“战疫”歌

链接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