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变良田 盐碱地上也有春耕

青岛早报 2020-03-06 06:30 大字

[摘要]袁隆平院士致信 青岛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基地开工

270部机械入场,多部无人机空中飞翔……5日上午,位于城阳区桃源河畔的盐碱地试验田中一片繁忙景象,上马街道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基地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拉开了盐碱地水稻春耕的热潮。今年5月份,这里5000亩经过改良的土地上将全部插上水稻秧苗。

袁隆平专门发来贺信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院士专门为开工仪式发来贺信,他表示,去年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在东营市盐碱地试种耐盐碱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500亩,实现平均单产600公斤/亩,高产田块达到800公斤/亩。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计划将耐盐碱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的种植面积在青岛市城阳区、东营市、潍坊市的盐碱地扩大到10000亩以上。

上午10时,开工仪式在上马街道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基地正式开始,工人、机械陆续入场。“疫情期间,复工复产的同时不能忽略疫情防控。”上马街道农办工作人员说,入场前,所有进入作业区域内的工人都要按要求测量体温,同时对所有机械进行消毒。

记者了解到,此次作业的范围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去年已经插秧的千亩盐碱地,另一个区域将采用“四维改良法”进行土壤改良,以达到插秧的要求,共涉及土地5000亩。疫情期间,当天的开工仪式以机械作业为主,参与的各种机械达270部,包括挖掘机、铲车、运输车及旋耕机等。

5部无人机上阵作业

试验田中,植保无人机在不同区域巡回飞行。 “当天参与作业的有5部无人机。”上马街道农办工作人员说,其中4部无人机负责喷洒土壤调节剂,另一部负责巡航。植保无人机采用GPS定位系统,前期只需对作业区域进行测量登记,并标记水塘、电线杆等障碍物数据,再将数据传至手持终端,无人机即可根据设定的线路、区域进行喷洒作业,安全省时省力。

“无人机的使用是疫情的需要,属于试验阶段,今后将逐步推广。 ”工作人员说,桃源河两岸共有盐碱地13000亩,初步确定5000亩用来种植水稻,随着土壤的改良,其余土地将有效利用。今后,除了使用无人机喷洒土壤调节剂外,还将启用田间无人机监管,届时将会出现无人机在田间巡逻的场景,可极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除了试验田一幅繁忙的春耕画面外,在基地研发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也紧张忙碌着。他们正在检测稻种样品,测试种子发芽率,通过对全国各基地水土气候条件分析,选择符合当地光热条件的品种材料,并将种子进行筛选,为各基地的海水稻种植生产做好备种分装。

5000亩盐碱地将插秧

“因上世纪60年代河水漫堤、海水倒灌,桃源河畔万亩土地呈现中度盐碱化。 ”上马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如今这片荒芜了半个多世纪的盐碱地上,耐盐碱水稻大田试种取得初步成功,现场测评亩产达到261.39公斤。这就意味着,这片1.38万亩的滨海小流域盐碱地经改造可重新变为良田。荒漠变良田的背后,归功于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的耐盐碱水稻,得益于“农业沃土云平台”通过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对盐碱地进行的改良。

“以往改良盐碱地的方法是大水漫灌,可以很快把土壤盐度压下去,但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淡水资源,而且随着水分的蒸发,深层盐碱很快就会反弹。 ”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董事长张国栋表示,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探索出融合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手段的土壤“四维改良法”。这是一种整合了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抗逆性作物四大农业生产要素的技术配套方法,可解决土地淡水少、盐度高、肥力低、结构差等问题。

记者了解到,通过盐碱地的全面开垦整理,城阳区将于5月份在这5000亩改良土地上全部插上水稻秧苗,这将直接带动桃源河两岸13000多亩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助力实现万亩荒滩地变良田,打造形成令世人瞩目的 “盐碱地改良生态+稻作改良产品生态+盐碱地改良后种植生态、改造生态”智慧农业发展应用场景,通过这几大生态的融合,必将激发出整个“盐碱地改良+智慧农业”产业的示范展示效应和巨大经济效能。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通讯员 苟小妹

延伸

打造世界级智慧农业产业基地

3月3日上午,青岛市委召开全面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誓师大会,对防疫抗疫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部署要求。在处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关键节点,城阳区组织实施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开工,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市委要求,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以实际作为,倒逼实现新技术、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场、新投资、新消费变革,吹响了决战决胜全年发展目标任务的“冲锋号”。

据悉,袁隆平院士计划在全国开展海水稻万亩片实验示范,在青岛、潍坊、东营等地示范推广耐盐碱水稻10000亩以上,在内蒙古杭锦旗、新疆等地示范推广5000亩以上,海水稻团队今年在全国的示范种植面积将100万亩。

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曾说,作物种子杂交改造和土地数字化改造的交汇对接,将在全球打开一个巨大的新农业革命的想象空间。而今天,这种交汇对接已经在上马这片土地上演,万亩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城阳区在 “土地改良+智慧农业”领域的先发和引领优势,助力打造世界级的智慧农业产业基地和示范基地。

链接

创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

2019年以来,城阳区着力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重点围绕攻克技术、人才、装备智造3个高地,抢占土地数字化产业、智慧农业增值服务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国际贸易互通产业4个制高点发起全面攻势,抢占智慧农业引领乡村产业振兴高地全面起势。

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开工,是城阳区创建“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的重要举措。作为我国计划建设的20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一旦落户城阳,必将对全区加快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和土地占补平衡、跨地区调节市场交易先机,赋予重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新闻推荐

盐碱地稻作改良 万亩示范基地开工

半岛记者韩小伟通讯员苟小妹报道本报3月5日讯在城阳区桃源河畔的盐碱地试验田中,数百台现代农业机械正在同时...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