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全天候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
半岛记者张彤
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第一时间发现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是赢得战斗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早一分钟发现、早一分钟隔离,就早一分钟掌握防控工作的主动权,可以让更多人免于受感染的威胁。追踪密切接触者的生活轨迹,是在与时间和病毒赛跑。一旦病例确诊,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必须立即启动。
1月25日,城阳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该患者1月21日22点00分从武汉天河机场乘坐山航航班SC8734于22日凌晨零时左右到达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与其同乘的共有115人。1月25日早晨8点30分,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紧急会议,现场抽调10人成立综合处置组,需立即对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管理。
综合处置组共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负责辖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另一个小组负责区外协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马海燕,现任城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负责人,曾担任过传染病科负责人,此次追踪管理辖区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任务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24小时追踪排查密切接触者
用马海燕的话来说,她恨不得当天就找出所有的密切接触者,因为对密切接触者及时追踪到位、隔离医学观察,第一时间控制可能的传染源,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很多密切接触者可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直接问询,但对于飞机、列车、客运汽车等大型交通工具的密切接触者,就需要我们及早排查、确认。”马海燕说,根据区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确定的密切接触者共有130人,其中飞机上115名同乘的乘客是此次排查追踪的重点。
根据公安、交通、机场部门通过大数据查找出来的密切接触者的联系方式,马海燕和同事立即分工,跟每一个人联系。打电话看上去似乎没什么难度,但实际上并不简单。密接组和每一个密切接触者取得联系后,确认信息是首要任务,然后按照规定对他们进行居家医学观察政策告知,同时既要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和他们对后续14天医学观察的抵触情绪,还要告知他们医学观察的注意事项。顺利的情况下,一通电话一般需要5分钟,但并非所有交流都能很顺畅,有的甚至需要十几分钟。如果第一次打电话联系不到人,她会间隔一段时间再继续拨打这个电话,直到联系上为止。马海燕说,打电话时有被对方挂断过,有被对方拉黑过,遇到这种情况,她会通过短信方式,解释工作的必要性和厉害关系,取得对方的信任。如果实在联系不到,会请公安、交通等部门协助查询密切接触者的其他信息,直到联系到本人为止。
“为了保证时效,我们24小时轮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追踪,虽然有时候如大海捞针般艰难,可不到最后一刻,我们是绝对不会放弃。排查首日,我们就追踪到位67名密切接触者。”马海燕说,联系到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分类汇总,并根据规范管理到位。
常在梦中惊醒
在2016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中,马海燕毅然穿上防护服进入病房,调查了城阳区首例韩国入境的发热病例。对传染病防控有着丰富经验的她,深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尽管这次疫情她没有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可排查和追踪密切接触者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
“一个密切接触者影响的不是他自己,而是跟他有过密切接触的所有人,早一天找到他,通知到他,对他的家人以及身边的人都是一种保护。如果没有找到他,恰恰他又被确诊,后果不堪设想。”马海燕说,这段时间她心里面的压力很大,常在梦中惊醒。随着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时间结束,她们又得通知解除医学观察。
谈及这些日子工作的感触,马海燕没有抱怨过一句辛苦,她说,“我们这个组10个人,分工不一样,每个人肩上的责任都很重。有9个月孩子的妈妈徐丽艳,负责区外协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有被称为‘外交官’的刘虹波,说话那么亲切,总能快速取得密切接触者信任;还有被我们大家称为‘表姐’的葛琳,每天要向不同部门报送9种表格……要论辛苦,每个人都很辛苦,现在都来不及说一句辛苦,每次疲惫不堪的时候,我的战友们就相互鼓励,担子一起扛。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把每一个密切接触者找出来,做好每一个细节。”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邱云通讯员于林平近期,青岛西海岸新区隐珠街道结合区域实际,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各企业陆续按下复工复...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