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 裁剪“美丽事业”

青岛早报 2020-01-20 05:19 大字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人们在穿衣方面流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裁缝师傅很吃香,做工稍复杂的衣服,都得靠他们。时光流转,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手机一点线上可购衣,线下服装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这让人们在穿衣方面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然而,“私人定制”让裁缝这个行当一直经久不衰,尤其是一些“老裁缝”有一批忠实的客户。在青岛千川百货就有一位有着30多年制衣经验的 “老裁缝”,她就是今年48岁的广州人潘玉燕。临近年关,潘玉燕的店铺顾客盈门,让她和丈夫忙得不可开交。她和丈夫连轴转,一天只能睡5个小时,可潘玉燕却始终一丝不苟。 “做一件衣服要经过量、裁、做、烫、打边等一系列程序,少一步错一步都不行。 ”潘玉燕很认真地说。

10多平米店铺挂满新衣

在台东千川百货商场,这里以卖各种衣服为主,同时这里也是市民寻找裁缝“私人定制”的聚集地。 1月16日,记者来到千川百货,临近年关商场里忙碌了很多,有不少市民前来购买衣服。而在商场一楼南部位置,这里分布着10多家裁缝店铺,潘玉燕就经营着其中一家。走进潘玉燕的店铺,只见10多平米的铺子里,柜子上摆着几十种布料,四周挂满了她给客户所做的各种衣服。潘玉燕的工作台在店铺最外面,台子上放着做衣服的样板、一把尺子、一些不同颜色的裁衣划粉和针线,以及一把大大的剪刀。

“我们广州那里有很多裁缝,30多年前,我亲戚在城阳经营着一家裁缝店,我因为喜欢这个行当,所以18岁那年就来到了青岛学习,也是为了掌握一个吃饭的手艺。 ”潘玉燕说,“那时候,她就从钉扣子、做衬裤这些简单的活计开始,跟着亲戚学手艺,日子清贫,但是过得很开心。”“我老公也是做衣服的,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在北京干。我们那时候年龄都还小,所以也不会想那么多,就是觉得要学好一门手艺,干一行爱一行。 ”潘玉燕说,后来她和老公商量,最终决定留在青岛专门干起了裁缝这个行当,这一干就是30多年。

讲诚信让她和顾客成朋友

在和记者聊天过程中,因不断有一些人过来找她询问裁剪衣服的事,潘玉燕都是有问必答。“新做的上衣要不要跟我身上穿的这件差不多长?”顾客问。“你这件有点短了,穿了吊在身上不好看,给你量2尺4寸吧,2尺5寸又有点太长了。 ”潘玉燕说。“好好好,都听你的,你做的衣服我最放心了。对了,我看这个布料还挺好看,要不我再做一条裤子? ”顾客说。“裤子就别做了,这个花色不适合你,适合年纪更大的,你做衬衫就行了……”潘玉燕说,现在她的裁缝铺生意全由老顾客在关照着,久而久之,顾客跟她的关系也如同朋友一样。“来我这里的都是回头客,我们做生意讲的是诚信,有的钱可以赚,有的钱不可以赚,不合适顾客的衣服你还让人家做,这就不行,不能蒙人家嘛。 ”潘玉燕说。

“量体裁衣”受顾客夸奖

现如今在潘玉燕的店铺里做衣服的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也有少数年轻人来做西服、工作装等,还有人会拿着原先在商场里买的,但是现在已经断货的衣服来请潘玉燕照着样子做。“现在的审美跟原来不同了,就拿西装来说,原来那个年代流行过‘三眼西装’,就是三个扣眼的,但是那种领子很大,要披到这里。”潘玉燕用手比划着说,“后来慢慢地变成‘两眼’西装,现在有的小伙子穿的都是‘一眼’西装,领子窄窄的,很修身。 ”

潘玉燕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腰围也越来越大。“原来裤子的标准就是2尺2,女的2尺,现在大部分男的都是2尺6到2尺8的腰,原来36码就算胖的了,现在36码只能算一般。 ”潘玉燕说,也正是因为如此,有一些体型偏胖或者偏瘦的顾客由于不好买衣服,就会到她的店铺里来“量体裁衣”。 “人家小潘做的衣服就是合身、好看,我每年都会找她做。 ”“可不,不光衣服做得好,人也很好,我们就愿意和她聊天。”看到记者采访,很多潘玉燕的客户都纷纷表扬起她来。

努力打拼在青开了两家店

“ 我今年48岁了,做衣服已经30多个年头了,这把剪刀也跟了我30多年了。 ”潘玉燕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裁缝是个挺令人羡慕的职业,活轻松,收入也不低。不管上谁家做嫁妆,裁缝随身带的担子有人包接包送,雇主还会把他们当作贵客,吃席时坐上席,另外还有一份数量不菲的红包。因为当时裁缝少,自己做衣服也细致 ,讲究款式,所以无论邻居家谁有婚丧嫁娶的事,便来找她做衣服。而每当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马路上,看到别人频频回头投来羡慕的目光,也让她感到非常自豪。

在这些年中,潘玉燕只要有空便琢磨衣服款式,总结出了一套做“时尚衣服”的诀窍,并成了一些老顾客十几年来的“私人裁缝”。“当初是为了谋生选择做裁缝,但如今,自己一天也丢不下手中的剪刀。 ”潘玉燕说,靠着过硬的裁剪制衣技术,她和丈夫已分别在青岛开办了两家裁缝店,并且在圈内也小有名气。

做衣服就是生活的全部

如今,随着成品衣服市场的成熟,裁缝店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现在走在街头,已经很难看到裁缝店了,各种款式的服装在商场里、网络上就能买到。同时,快节奏的生活也让大部分人不愿意耗费时间去裁缝店里做衣服。潘玉燕说,原先在千川百货有不少裁缝店,到现在只剩下了10多家,年轻人也不愿意来学这门手艺。

“不过这也很正常嘛,我这个店一个月好几千的房租,看着现在忙,那是因为过年,其实平常活也不多,还有顾客做衣服都喜欢让老师傅来,所以这样的活年轻人不愿来学也正常。”潘玉燕说。不过提起现在的衣服款式和制作方法,潘玉燕也表示赞同,她认为现在的衣服都是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程度比传统的手工制作更高,不同的是,因为是流水线生产,现在工人可能只掌握衣服生产的某一个环节,不像他们这样的“老裁缝”掌握的是一件衣服制作的全部流程。

“要是这门老手艺不存在了是有点可惜,不过随着社会发展,肯定要淘汰一些东西,不奇怪。就像我孩子刚大学毕业的时候不好找工作,我就跟她说,没事,这个工作没录取,就去做其他的事情,总会有出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和丈夫做了几十年的衣服,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所以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退休。 ”潘玉燕说。

年前订单让夫妻俩连轴转

“我刚听了一首新歌,等我放给你听听,太好听了,你可以回去学学。”在为客户量衣服的间隙,潘玉燕拿出手机放了一首歌给顾客听,这是一首少数民族歌曲。潘玉燕说,她现在的业余爱好就是唱歌。

“今年接的活多,衣服订单已经安排到了年三十,这几天她和丈夫连轴转,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而每年到了年关家里的一切事情都交给了我父母,现在老人年龄也大了,作为子女我一直非常愧疚,今年我打算‘忙里偷闲’,给父母每人都做一套过年新衣,就算是弥补下亏欠吧。 ”潘玉燕说。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牟成梓

新闻推荐

不动产登记银行再添10家 扩容至17家,服务网点扩展至200余处

半岛记者于红靓报道本报1月19日讯继首期7家商业银行入网开展业务后,又有10家商业银行入网不动产登记远程服务平台,...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