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纸片上的文化传承 剪纸传承人孙卫,最大的心愿是让剪纸“活”起来、传下去、走出去

半岛都市报 2020-01-17 03:50 大字

孙卫的剪纸造福了上马的乡里乡亲,也助力了城阳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半岛记者黄冬梅

步入腊月门,“年”以倒计时的脚步临近,年味儿也越来越浓。相比左邻右舍忙着置办年货、给家里大扫除,已经退休4年的孙卫也忙,忙着进社区、学校教课,忙着构思设计剪纸作品。“其他活都可以往后推推,唯独剪纸不行,它呀,既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也是我后半辈子的唯一事业。”说这话时,孙卫的脸上满是憧憬和期待。

“小时候,经常看到心灵手巧的姥姥剪出一个又一个的‘花样儿’,惟妙惟肖的,不知不觉中我也爱上了剪纸。”2015年,退休后闲下来的孙卫发现,自己对剪纸的那份热爱并没有因时间的流逝而减少半分,于是她决定拾起剪刀。

剪刀绘世界,纸上诉情怀

拾起剪刀后的孙卫,除了从书本上学习剪纸知识,还会穿梭到城阳的大街小巷,寻找接地气的创作灵感,同时虚心求教和拜访全国各地的专家和老师,在继承传统民间剪纸基础上,不断思索和创新,在剪纸中融入城阳文化元素,并创作出许多既有浓郁地方色彩,又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剪纸作品。

如今,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孙卫手指翻飞便能剪出各种造型,城阳的桥梁建筑、历史传说、自然美景等,都是她创作的素材。“我热爱剪纸,就有责任和义务把它更好地传承下去,造福更多人。”在孙卫住的盐业小区,每当居民嫁娶或者逢年过节,需要描花样、剪窗花时都会来找她,而她也乐于一次次帮忙。“有时在婚宴上需要用到比较细、薄的剪纸当伴手礼,需要用锥子来一点点刻出来,比较费眼神,但都是街坊邻居找来了我就没有拒绝的道理。”

这些年来,孙卫用自己的剪纸技术不仅造福了上马的乡里乡亲,也助力了城阳区文化事业的发展。2020年1月2日,城阳区的“剪传廉韵清廉阳光”剪纸艺术展在档案馆正式启动,共展出剪纸作品80余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而孙卫的多幅作品也在其中。“我是负责民俗区这一板块的剪纸,看到展会顺利开幕那一刻,再累也觉得值了。”记者从孙卫口中获知,一幅原创的剪纸,需要先用铅笔打底稿,勾勒出人物、风景的大样,看似不难操作,但每一步都容不得一点差错。

让上马剪纸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19年3月7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委员会举办的“中华剪纸巡回展(泰国站)”在泰国曼谷举行,孙卫应邀参加,泰国亲王出席巡回展,并为她颁发巡回展二等奖,鼓励她为世界剪纸事业和中泰两国剪纸交流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同年下半年,孙卫又应邀到韩国、日本进行剪纸文化交流。

“能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充分展示上马剪纸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提高大家对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我感到很自豪。”孙卫说,早些年喜欢并愿意做剪纸的人很多,现如今愿意做这些老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在她看来,剪纸有剪纸的语言,剪纸是传统文化与精神创造的融合,剪纸的背后都蕴含着民俗性和仪式感。她希望能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脉络,让剪纸艺术传承下去。

如何将剪纸这一文化精粹传承下去?这是孙卫一直以来不断思考,并为之行动的事情。近年来,她一直坚持在青岛市各中小学学校、社区义务宣讲,定期举办“剪纸进校园”活动,传播剪纸艺术文化。“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让他们了解剪纸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看着孩子们兴趣盎然的样子,看到剪纸艺术得到传承和弘扬,我心满意足。”

剪刀开合之间,减去碎纸,留存精彩。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装饰,那浸透在纤薄纸张之中的,是手工匠人守望相传的执念。上马街道的剪纸文化源远流长,如今已经55岁的孙卫坦言,不奢求能在剪纸中获得一丝一毫的名和利,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剪纸“活”起来、传下去、走出去。

新闻推荐

李村脂渣一脉相承,还是那个味儿

超市里,李村脂渣礼盒已经摆在了显眼位置,受市民欢迎。半岛记者黄冬梅在青岛人眼中,酥而不腻的脂渣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