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三维建模助医生跑赢“死神” 青大附院与海信跨界合作,拿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半岛都市报 2020-01-11 00:56 大字

董蒨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受访者提供)半岛记者王丽平齐娟

1月10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召开,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海信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完成的“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据了解,这是近年来第一个由青岛推荐获得的医学类国家科技奖,也是山东大外科领域斩获的首个国家科技奖。

神奇技术助医生赢“死神”

1月10日中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刚刚结束,一张在人民大会堂前拿着奖状的六人合影发到了记者手机上。青大附院院长董蒨告诉记者,他刚刚从人民大会堂走出来,照片中的几人是本次获奖项目中的课题组成员和获奖单位领导,“此时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董蒨说。

“这项技术的初心要追溯到7年前的一次急诊手术。”董蒨说,2013年,黄岛一个4岁的小女孩被车拦腰碾过,肝脏破裂,手术情况之复杂、患儿情况之危急让他至今记忆犹新,“我曾经感觉有80%的可能性救不了她”。因为相比其他人体器官,肝脏内血管遍布、错综交织,而儿童肝脏相较成人更柔弱,手术难度也成倍上升。长久以来,CT只能为医生提供二维图像,医生凭经验在脑中构建肝脏、血管等器官的立体图像,增加了手术难度。借助计算机智能系统建立清晰的三维立体图像,制定精准手术方案,那时在董蒨心里落下了种子。

2018年5月8日,威海一个3岁小女孩被电动车撞伤,致严重肝脏、肾脏损伤及脾破裂。当相似的一幕再次上演,董蒨再也没有那种强烈的恐惧感。因为海信集团和青大附院共同研发的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让董蒨的精准医疗梦想成真,仅用15分钟即完成三维建模和精准手术规划,最终跑赢“死神”,抢回了孩子的生命。

跨界合作填补国际空白

日前,记者在青岛大学数字医学研究院采访时,董蒨正给学生讲解肝脏手术,随着董蒨的手势变化,显示屏上的肝脏三维立体图不断旋转,这就是获奖项目的一部分——海信外科智能显示系统,旁边一台像小机器人的仪器就是海信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董蒨说,这两个设备可以将二维的CT原始图像处理成三维,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手术设计和手术导航,既是国际首创,也是国际首款基于小儿肝胆和数字肝脏大数据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

董蒨告诉记者,高质量的断层影像对小儿肝脏外科手术评估尤为重要,但国内外医学指南仍应用二维图像进行手术评估,三维可视化小儿肝脏外科手术临床规范仍为“国际空白”,因此迫切需要实现从二维图像看不清、规划差到三维看得清、规划精的转变。

这个转变始于2013年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与董蒨的一次会谈。“或许借助海信集团的研发实力,可以攻破课题的技术关卡。”董蒨说,他向周厚健寻求了技术帮助。周厚健离开医院一个半小时后,海信的工程师便与董蒨开始对接,就这样,青大附院与海信集团合作的序幕就此拉开。最终,他们用一年的时间成功研发出了这套能让外科医生如虎添翼的医疗系统。目前,这套系统被全国40多家三级医院引进应用,已成功挽救1700多例疑难肝胆胰的手术患者。

新闻推荐

开展“无违建社区”创建活动

本报1月9日讯近日,市治违办组织各区市治违办召开了2020年违建治理工作会,对新一年违建治理工作思路进行了传达部署和研究讨...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