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话读书

半岛都市报 2020-01-09 01:24 大字

江苏路社区侯修圃

时间老人迈着矫健而匆匆的脚步走过了2019年而进入2020年。悄悄地来,悄悄地去。说矫健,不必讳言,如今老百姓生活好了,医疗条件改善了,老年人健康了,走路自然矫健了;说匆匆,是时间过得太快了,一眨眼就是一年。

有人说时间是“神偷”,似乎有点不雅;而朱自清用“匆匆”来形容倒也十分精辟。他感叹:“在八千多日子的匆匆里,除了徘徊,又剩什么呢?”是的,剩下什么呢?朱自清自然谦虚,他留下了传世之作,而鄙人呢?鄙人当然有自知之明,不能与大师相比,但也要有点履痕吧。说到这,我感到无比惆怅和怅惘。

2020年,将迎来我退休20周年。过去20年里,我做了什么呢?盘点起来就做了一件事:读书。年轻时的作家梦死灰复燃,只是有梦,实现不实现在于其次,有梦总比没有好,有梦就有追求,有追求就催人奋进。退了休,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何等惬意呀!不紧不慢地走着,把读书和写作当做乐趣。

20年从存书2000册,如今积累到6000多册,当然读书没有这么多,部分通读,部分选读,部分翻了翻;读书多了,自然有冲动,就会写一写。20年里,在各类报刊发表了拙文500多篇,出版了《三楼巷》《青岛风情》《观象居随笔》等8本拙作,200多万字;获得了中国当代散文奖和中国散文华表奖等几十个小奖,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都是快餐式的速朽作品,不过供人一乐耳!设若有人说,都20年了,何必再去倒腾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

是的,此言有理。那就说说2019年吧。岁末盘点一下一年的收获、总结经验教训是顺理成章的事,正如一个农民,到了年底盘算一下全年的收获和明年的打算不无二致。说实话,年初计划读10本书,这是硬指标。可是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我和老伴两人世界,都是耄耋之年,除了照顾多病的老伴(老伴只能半自理),就是买菜做饭,做家务,真是大时间没有,小时间蹭过去了,读书的时间就只有见缝插针。

这把年纪读书特别艰难:一是眼睛,老眼昏花加之白内障,看字不清,就得尽量睁大眼睛,特别容易疲劳,一会儿就一片模糊;二是精力不济,看不到半个小时就头昏脑涨;三是健忘,读过就忘。大夫说这都是老年病,自然规律。既然自然规律,咱也不在乎。可是习惯使然,一日不读书就难受,像丢了魂似的,所以读书就需要毅力和坚持。

因此每天坚持读书一到二个小时(不包括读报),积少成多,计算一下,今年读了《民国清流》《陈寅恪家族旧事》《沈从文的前半生》,这个系列收获颇丰,对民国文学史有了更多了解;今年某博物馆征文,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为了写一篇纪念老舍的文章,我用三个月的时间读了《老舍与济南》《老舍与第二故乡》《写家漫语》(上下册)。你说怪不?读书越多了反而老鼠啃天——没法下口。我琢磨,按常规写法别人已经写过,新的角度又没有想出来,所以至今也没有写成这篇文章,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少的遗憾。

不过,也有收获,学习老舍的幽默笔法,写了《选择》和《解剖自己》等文章,先后发表在《老年生活报》上。除此,还读了《2016中国精美散文精选》《琴声如诉》《青岛艺术史》《青岛谍云》《青岛四十年代诗选》等,这都是朋友送的书,不读似乎对朋友不敬,当然读了还是很有收获和启发的。这样一算读了12本书,还是超额完成任务了。

读书和写作很难分家,所以顺便谈谈写作。我写作没设指标,比较随意,但有个规则,即有了灵感就写,没有灵感不写;重复的不写,没有新的角度不写,写不出来不硬写,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不累着。今年共写了23篇文章,平均一个月2篇文章。一年中,在《青岛日报》《半岛都市报》《老年生活报》《青岛早报》等报刊发表了20篇。虽然不多,在我来说也是心满意足了。因为写作是一种乐趣,太累了就乐不起来了。

一元伊始,万象更新。在2020年的道路上,我还是按既定的计划走。

新闻推荐

多角度全方位,分类宣传全覆盖 八大峡街道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倡导居民正确分类,共享绿色生活

宣传垃圾分类活动现场。[垃圾分类]文/半岛记者邓慧秀图/社区提供1月6日,《青岛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正式施...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