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出千千结 扣动丝丝情
盘扣,也称为盘纽,或者纽结、纽绊,是传统服装中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可称得上中国传统的一个符号。在城阳区上马街道林家社区,48岁的林瑞先从事服装裁剪加工30多年里,将盘扣技艺充分融入到服装、包具中,还别出心裁地制作成工艺品摆、挂件等,将这门传统技艺倾力传承。日前,记者走进林瑞先的工作室,讲述她与盘扣的不解之缘。
记者走进林瑞先的工作室看到,她正在案板前编制盘扣,只见一根用暗针缝制的布条在她手中上下翻飞,犹如魔法一般,布条眨眼间变成别有韵味的中国结。记者注意到,案头摆放的一本合集里,“五福临门”“花开富贵”“日月同辉”“成双成对”和“一揽富贵”等盘扣作品,各种样式的盘扣做工精致、造型优美,令人拍手叫绝。
“我从小便跟着奶奶学习盘扣,上班后从事服装行业,也得以把这个技艺一直坚守。”据林瑞先介绍,奶奶陈平均心灵手巧,擅长手工活,街坊邻居经常找奶奶做盘扣。她从小跟着奶奶学习,耳濡目染的熏陶,让她把盘扣做得有模有样。婚后,林瑞先跟着婆婆学习传统盘扣,掌握的花式越来越多。
“盘扣的种类良多,直盘扣(一字扣)是最简单的盘扣。用一根袢条编结成球状的扣坨,另一根对折成扣带,扣坨和扣带缝在衣襟两侧并相对。花型扣包括琵琶扣,扣两边形似琵琶。还有四方扣、凤凰扣、花篮扣、树枝扣、花蕾扣、双耳口、树叶扣、菊花扣、蝴蝶扣、蜜蜂扣等等。”林瑞先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摸索,看到不同材制的布料、不同的花色,在盘、编、绞、叠、纽、挽、结等各种手法中,经过不同灵感的创作,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精美灵动的盘扣,愈发激起了她对盘扣编织技艺的探索激情。
“盘扣制作过程环环相扣,有设计、画图、选料、裁剪、刮浆、晾干、剪条、盘头,填丝、缝合、整形和缝制等十多道工序,一步做得不到位就会前功尽弃。根据款式的难易不同,有的盘扣需要几个小时,复杂的需要好几天才能完成。”林瑞先介绍说,根据设计好的图案挑选布料,将选好的布料刮浆风干,布料以45度角斜裁成1.5厘米或2厘米的布条,不能顺着布料的经纬线裁剪,而是顺着45度剪裁,这样布料的伸缩性最大,扭转的时候才不起波浪纹。将剪好的布条纵向对折,把布的边缘折到里面,用暗针缝成长细条。
缝合后,接下来便是盘纽头,将剪好的布条纵向对折,把布的边缘折到里面,用暗针缝成长细条。缝合好后便是编织纽头,如果做简单的一字扣,根据需求缝合即可。如果是盘花扣,纽头两头要留够盘花的长度,根据设计的图案尽情发挥想象力。在盘花的过程中逐步改进,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另外,缝合时要将纽头袢翻折至正面,缝合完成后,纽头以刚好露出门襟外,扣袢缝合完成,纽头刚好能穿过扣袢,达到缝合最佳效果。
“近些年来,旗袍和唐装风靡一时,也为盘扣带来了生命力。我打算设计一款有关十二生肖的盘扣,更好地将传统文化传承好。”林瑞先说,回忆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其实是一种情怀在感染着她,让她有更饱满的激情去坚守盘扣技艺,让民族的故事更加精彩。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盘扣编织技艺还被列为城阳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将盘扣技艺发扬光大,她除了将盘扣用于服装、抱枕和包具上,还做成适用的摆(挂)件、胸针、项链、手链、耳环和车挂等装饰。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马丙政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早报1月7日讯7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因青岛市2017-2019年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团即将届满,近日,市财政局组织了2020-2022年青岛...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