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 万元的“舍得账” 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新发展启示·观念篇
编者按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从无到有,无论是在入驻企业、人才集聚方面,还是在平台搭建、产业发展方面,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赞叹的“奇迹”。自今日起,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探究产业园发展壮大的密码。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史树梅
政府每年拿出2400万元扶持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发展,这笔账能不能划得来?以一时之“舍”,谋长远之“得”,东港区正在算着一笔大账、一笔综合效益账。
去年3月由东港区政府立项,5月与运营公司签订运营协议,11月开园,8个月实现税收过亿元,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一座闲置楼催生出成长的活力,截至目前,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缴纳税收1.75亿元。
思想解放一步,发展就前进一步,这是一次敢舍会得的长远布局。每年2400万元租赁费及运营费的投入,整体租赁4万平方米楼宇,东港区率先担当、拓宽舍得格局,集聚更多发展要素,聚力打造日照吸智聚才的“智谷”。
短短一年时间,这里已成功引进英格玛、智联招聘、58同城等优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65家,为日照企业聚引大学生及各类人才3.8万余人,快速搭建起国内外人才和人力资源机构汇聚发展的平台。
“产业园从孕育到落地,并非拍脑袋之举,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可照搬,没有既成的经验可复制,关键就在于思想解放、创新实践。”东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闫伟说。
逐字逐句学习领会中央、省关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有关论述和政策,市人社局会同东港区有关同志多次到浙江、上海、苏州、青岛等地考察,在反复的调研、论证中,“政府主导+行业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发展模式,也在探索创新中确定。
一方面,政府发挥在硬件设施配套、政策扶持等方面的作用,引导、规范、服务综合施策;一方面,破除“守摊子”思想,先行先试,引进拥有运营全国260多个产业园区先进经验的浙江颐高集团,与本地企业合作,成立合资运营公司,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制度保障和政策优势,也成为产业园创新发展、迅速崛起的有力支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日照市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市内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分别给予200万元、100万元资助。
政策红利叠加,东港区政府制定了《日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条件和优惠办法》,为入驻人力资源企业提供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前三年给予100%房租补助,并按照经营状况给予一定奖补,扶持发展。
产业园内规划的公共服务、创业孵化、人才人力服务、配套服务四大功能区,更为创业者提供了坚实的“跑场”。“从入园初享受一站式服务平台,到配套政策的帮扶,关键还有专业化运营团队,这一切,都是我们选择这里的重要考量。”作为从事为留学生提供专业服务的信息平台,山东学帮信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伟得知产业园开园后,果断将总部从上海迁到了这里。
可以预见,这2400万元,换来的是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振兴,一个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的建立,一个朝阳产业的崛起。
新闻推荐
作者简介:陈为朋,前青岛晚报副主编,前青岛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围棋高段。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青岛晚报编辑部,人才济济。李...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