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有“戏”,谁来扶持? 青科大年度话剧展演昨落幕 岛城高校话剧社期待关注

青岛晚报 2019-12-05 05:17 大字

为期三天的青岛科技大学QUST话剧团展演昨晚落下帷幕。此次展演为公益性质,校内外观众欣赏了《驴得水》《恋爱的犀牛》《日出》三部作品;演员们的表演虽然稚嫩,但舞台上洋溢着创作者的热情和执着,尤其同龄人之间的零距离互动让大学生们感受到舞台剧直接、强悍的魅力。在QUST话剧团之后,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的年度展演也在热烈筹备中,学子们将一口气推出包括《青蛇》《你好,疯子》《无人生还》《风声》《油漆未干》等六部大戏,足见“海鸥”这个老牌剧社的实力。在岛城高校校园话剧热的背后,既有剧社传统的薪火相传,也有每一届剧社排练经费的捉襟见肘、场地的局促狭小。业内人士认为:培育岛城演出市场,从高校培养观众兴趣才是治本之策。

剧社,最美好的传统

在岛城高校里,青岛科技大学虽然是个理工类大学,却有着浓烈的校园话剧气氛和悠久的剧社传统,四方校区的燎原剧社成立于2000年,排演话剧120多场,剧社曾获得“天琴杯”大学生戏剧节“最佳人气奖”,“最佳女主角”;“山东省DV心理剧”二等奖;2013年《拾光》在“青岛第四届戏剧节”中,获“优秀作品”,2018年剧社排演的哑剧《盖章》荣获“全国百校戏剧大赛”团体二等奖、最具人气奖、最佳男主角等荣誉,并成功入围“开心麻花·剧萌文化——全国大学生戏剧大赛”复赛。科大崂山本部的QUST话剧团也实力不俗,团长张亦杨介绍,剧社近年来相继把开心麻花喜剧、先锋话剧、经典话剧搬上校园舞台,一代代的剧社成员把话剧的传统沿承下来,形成了剧社的美好氛围,“像是我们这次演出《恋爱的犀牛》,‘马路’‘明明’之前曾演过这部戏,这次担任男一号、女一号,也是一次圆梦的过程。”

校园观众对话剧的体验并不多,张亦杨坦言,剧社每个学期都会推出三部话剧,效果最好的当属开心麻花的疯狂喜剧类型,“人都挤满了”。而像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之类经典话剧,对于生活阅历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吸引力也不高。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青岛大学的源泉剧社、魔方剧社等社团身上,在赖声川话剧、开心麻花话剧成为文化热点时,大学生剧社不断将这些作品搬到舞台上。然而近年来阿加莎推理剧、北京人艺剧成为热点时,限于条件和经费,岛城剧社们往往不擅长改编这种大部头作品,原创能力也有限。2012年,南京大学大三学生温方伊创作了话剧《蒋公的面子》,该剧从校园演到社会,从中国演到美国,成为年度话剧现象。温方伊也凭借《繁花》荣膺2019年度最佳编剧。对照来看,岛城校园话剧的发展空间亟待开拓。

谁来支持学生剧社?

2003年,青岛大学魔方剧社推出《恋爱的犀牛》,引风气之先。当时的女一号“明明”王静后来考入北京,先后供职于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总局。她坦言,自己在2010年去重温了《恋爱的犀牛》,那时候已经演到了张念骅、齐溪的版本。这部戏让她非常感慨,“我们还是不可抑制地成长了,在不断远离故乡的迁徙中,在日复一日朝九晚五的地铁里,真正地成为了‘明明’,那个浑身散发着复印机气味的女人。”一部话剧对一个参与者的影响长达十数年,业内人士表示,在高校里参与话剧社、接触话剧或者仅仅是观看话剧的学子们,未来很可能成为演艺事业的忠实观众、长期消费者。所以,扶持高校剧社,对于剧场、剧院、话剧团来说是一个有长远意义的“投资”。

十年前,青岛舜谊实验剧场正式揭牌,剧场后来与青岛大剧院合作,致力于岛城大学生话剧节的打造和推广。随着实验剧场被收回、改造,高校话剧节也随之停办。高校话剧缺乏专业的执导,也缺乏足够的场地和舞美支持;业内人士表示,岛城各大剧场和表演团体应该对校园剧社给与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十年前开启的高校话剧热潮很可能被局限于校园里,无法孕育出像是南京大学《蒋公的面子》之类优秀剧作,也限制了岛城未来演艺市场的提升空间。

新闻推荐

青岛西海岸集中开工6大项目

□记者张忠德通讯员王伟报道本报青岛讯11月29日,山东艺术学院电影艺术产学研基地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奠基。同日,包括该基...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