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李沧新时代文明实践“遍地开花”

大众日报 2019-12-15 09:5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周智斌

“原来,街道没有合适的场地,我只能在大村庄河边的空地上教孩子们摔跤,经常担心孩子磕着碰着,天气不好就停下,现在街道根据我们的需要,提供了全新的室内训练馆,孩子们可以天天来训练。”12月4日,在青岛市李沧区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居民黄保清正在义务教孩子们练习中国式摔跤,让更多的孩子感受这项“非遗”运动的魅力。在这里,黄师傅这样的团队有28个,每周的活动有40多个场次,成为社区居民茶余饭后最喜欢聚在一起拉呱儿休闲的地方。

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青岛市李沧区依托党校、文化馆、图书馆、少年宫、科技馆等资源,构建起“区级中心、街实践所、社区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处、实践所11处、实践站63处,打造出15分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圈。

舞台已经搭好,新时代文明传习这场大戏该如何唱,才能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李沧区运用平台思维,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打造成集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今年一月至十月,全区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0余场,累计参与群众超过10万人次,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考虑老沧口地域认同感强、历史文化悠久、老年人口较多等实际,沧口街道实践所确立了“沧口共享家”的设计理念,社会组织聚焦百姓所思所想所盼,采取“菜单+点菜+派单”服务模式,群众需要什么,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带来什么,这让十几万沧口人真正体会到“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沧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共享家”活动安排表上,记者看到,不仅有非遗秧歌、舞蹈室、吕剧、京剧,还有非遗实践基地、烘焙厨房、创想空间亲子馆,甚至还有公益理发屋,这些服务课程都是社会组织根据社区老少的意愿“点单”而来,社区老百姓也纷纷从家里带来锁边机、熨烫机、绿植等,共建美好家园。

时下,走进李沧区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经常可以看见志愿者们在开展传承家规家训、国学经典,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李沧区把志愿服务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要形式,积极组建区、街、社区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统筹建立文明实践人才库,构建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队伍,探索出“讲、评、帮、乐、庆”等有效形式。

新闻推荐

市体育局:足球特色学校302所

市体育局按照联席会议关于“做强职业足球,做实校园足球和青训体系,做大群众足球”的总体思路,积极谋划城市足球总体发展布局...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