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小黑板

青岛早报 2019-11-26 06:04 大字

[摘要]【聚光灯】

蔡体良

最初看到这出剧名,一听是出小八路抗日的戏,我的脑子里马上闪出《鸡毛信》《小兵张嘎》影片中的孩子形象来;也马上做出想当然的判断,一定是老套路,诸如送情报、埋土雷,争着上前线打鬼子。然而,当我看完由青岛京剧院演出的现代儿童京剧 《生死峡谷》(以下简称《生》剧)之后,骤然推翻了我主观臆想的判断,其实它是一出小八路学文化的戏。

儿童剧的情节往往比较简单直观,以便于适合小观众接受和观赏。《生》剧也不例外,16岁的八路军收容队长柱子,由于不辨“秦”与“泰”,一字之差,误导情报又延误战机,导致鬼子进攻,文化教员牺牲,血染了教文识字的小黑板。收容队不得不将计就计,遁入胶东的深山里,与敌人斡旋。小八路们记住了血的教训,即便在浴血苦战的日日夜夜,也背着血染的小黑板,坚持学文化……

任何一出戏,无论从思想内容的角度还是从演出样式的形象,必须有一个新颖、准确并有力度的切入点。从《生》剧简朴的舞台和戏剧情节中,不难看到演出舞台的切入点寻找得较为新颖,也把握得较为准确,从而也开掘了作品的艺术力度。如果按照我想当然的判断,用常规的艺术模式去处理这个题材,虽然也未尝不可,但是会显得似曾相识,平庸乏味,绝不会出彩,绝不会震撼小观众的心灵。虽然作品题材同样是聚焦于烽火岁月,却能让台下小观众产生共鸣和联想。 《生》剧舞台浅显的道理,形象地教育孩子们没有文化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没有文化而光靠盲目的勇敢、朴素的精神,不仅战胜不了敌人,也战胜不了自己。年轻的柱子事后道出了感人肺腑忏悔的话,主要是感喟自己没有文化,或没有机会学文化。剧中贯融的“学文化”的动作线,既是全剧高屋建瓴的切入点,也是剧中戏剧性冲撞的焦点和归宿点。《生》剧以打破传统的艺术手段,用感人生动的艺术形象,阐明了毛泽东同志说过的一句真理:“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

《生》剧是采用京剧的形式演出的,这又是一个艺术的亮点。儿童剧又是现代戏,要在恪守传统的京剧舞台上演出,迄今成功的作品为数并不太多。京剧舞台的儿童戏,无疑给观众以双重的艺术享受,耳濡目染,让孩子们从小受到“国粹”艺术的熏陶是一个极好的方式。全剧的演出形式唱、念、做、打俱全。文场戏,唱词易懂;武场戏,利用京剧戏功的优势,贯穿了全剧,增强了动作性,是适合孩子们欣赏甚至学习的。例如,第一场结尾柱子因为文化有限误导了方向,收容队被迫紧急转移;第二场为迷惑鬼子,巧骗敌人进入深山老林并且与之周旋;第四场攀悬崖、掏鸟蛋;第六场歼敌于山崖的包围圈中等等,几乎每一个场面,都设计和展现了武功的表演,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舞台剧的兴趣。因此说,从弘扬传统艺术的视角,《生》剧不妨可当作一本艺术教科书来读。

从内容到形式,儿童剧的定位必须把握整体演出的儿童情趣。它的舞台既不能忽视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忽视娱乐性和可视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寓教于乐,在儿童剧的舞台上更需要准确地把握。《生》剧中并没有因为题材的“传统”而不加以深入的艺术开掘,也没有因传统艺术形式的制约而放弃让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通俗表达的创造。每一个戏剧场面中,动静结合,始终让孩子们保持观赏的兴奋点。如果演出稍微拖沓或冷清,小观众就会走神。所以,柱子冒着生命危险掏鸟蛋给小伙伴们解饥,孩子们思念牺牲的杜老师时产生的幻觉,以及努力学好文化畅想长大后的志向等,都没有脱离剧中孩子们天真、淳朴、幼稚的心态。同时,剧中穿插的较多的武打或动作场面、不断更换背景的画面,也都是出于顾及和协调儿童戏剧特有的观演关系的考虑。虽然这台戏不能说已经完美无缺,但能以儿童的视角去创造该剧特定的戏剧情境和生活情趣是值得肯定的。

在当代儿童戏剧舞台,无论从题材还是从样式上,均与当代儿童观众的需求还有较大的距离,甚至有拉大的趋势。现在的孩子们智力成熟期已普遍超前,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如果不去探索新的艺术定位,如果不能打破常规去创作精品力作,那么,必然就无法给孩子们提供真正的精神营养。 《生》剧虽然在打破传统题材和运用京剧形式上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但仍可以加强“戏核”,学文化的舞台主线上还需要充实和环环纠葛,使之更显现出剧作独特的品格。总之,儿童戏剧的建设,需要编导演职人员进行打破套路的“另类”式思考,也需要得到社会各界更大的关注和支持。即将举办的全国优秀儿童戏剧会演,想必既是为了回顾成果,更是为了攀登未来。

(作者简介:蔡体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

新闻推荐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消化内二科主任程华 消化道“排雷手” 将早癌扼杀在初期状态

半岛记者王爱科程华,主任医师,硕士学位,八医内镜诊疗中心主任,兼任青岛市医学会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消...

青岛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岛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