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黑专家参与破获200余起大要案

青岛早报 2019-11-19 06:40 大字

扫黑恶、除犯罪,屡破大案要案;搞培训、作指导,面对求助来者不拒……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五大队民警刘警官是青岛警队的扫黑专家、罪犯克星,他参与侦办各类大案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200余起,始终保持着工作零瑕疵的纪录。 11月18日,记者走进青岛市公安局刑事警察支队五大队,听刘警官讲述他与扫黑的故事。

聂磊涉黑专案组的“神经中枢”

2013年9月17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罪犯聂磊执行死刑,建国以来青岛市最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以灰飞烟灭告终。这起轰动全国的涉黑大案,刘警官全程参与,自2010年6月10日专案组成立,他便独自一人承担内勤任务、负责预审工作,这个角色相当于专案组的“神经中枢”,决定着办案民警的行动和方向,影响着案件侦办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工作的深入,警方掌握的材料越来越多,起诉时专案组共提交了三百余本卷宗。期间,专案组特意给刘警官准备了一个房间,屋里有三四张高低床,床的上下两层甚至床底下都堆满了材料,房间角落勉强挤下一张办公桌,刘警官就在这从清晨干到凌晨。他那段时间都是白天看材料、晚上列提纲,案件起诉前没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

“能参与聂磊案的侦办,是组织对我能力素质、政治品格的认可。期间,重要犯罪嫌疑人我都亲自去审讯,重要证据我都亲自去采集,我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 ”刘警官告诉记者,就在侦办聂磊案的同时,他还参与多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的研讨、指导工作。

参与岛城案值最大经济类案件

2014年,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诈骗案立案侦办,刘警官再次被抽调到专案组。德正公司的业务覆盖国内国外,涉及金融、进出口、大宗物品贸易等领域,其诈骗行为贯穿其中,案件总值高达500亿元,这也是青岛市侦办的案值最大的经济类案件。而要理清案件发展脉络,必须掌握公司业务的运转模式。

“那段时间在专案组要忙到晚上八九点,一到家我就抓紧时间学习国际贸易知识,从晚上十点学到凌晨两点,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总算弄明白了国际贸易是怎么回事。 ”刘警官告诉记者,办案时提取的好多证据都是全英文的,这也给专案组增添了不少工作量。

别的案件起诉时是移交案卷,德正资源诈骗案是移交钥匙。全案共两千余本案卷,检察机关与专案组协商将卷宗暂时放在专案组,方便检方与专案组对接、尽快了解案情。而刘警官和战友们提供的详实完备证据,也为审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审中13名罪犯当庭全部认罪认罚。

侦办大案要案200余起零瑕疵

多年来,刘警官参与侦办各类大案要案和疑难复杂案件200余起,始终保持着工作零瑕疵的纪录。一直以来他都有个习惯,每起案件结束,总会总结办案中的经验和不足,用他自己的话说 “不管办大案办小案,都要有所收获”。他参与侦办的平度因征地引发的纵火致死案,曾在当年最高人民法院评选的标杆案件中获得第二名,第一名是刘汉黑社会性质组织案。

因为经验丰富、本领过硬,刘警官先后入选省打黑办专家库、全国打黑办专家库。也是从那时起,刘警官逐渐名声在外,开始奔波于全国各地的扫黑专案组,给民警们讲解传授办案经验、研究分析案件的难点堵点,不少地方都邀请他去指导办案。这期间,吉林、甘肃、安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都留下了刘警官的足迹,省内各地市他更是跑了个遍。

加入公安队伍前,刘警官曾在人民海军服役近20年。在部队服役期间,他自学了法律大专课程,并于1997年取得全国律师资格证书。 2000年,刘警官转业离开部队,又把近20年时光奉献给了公安事业,期间,他两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连续多年获评优秀公务员。

“我今年已经50多岁了,再过几年就不得不离开这心爱的岗位了,我想干的事还有很多,剩下的这几年可能比之前还要忙,只要还身穿警服我就不会停止与犯罪分子的斗争。 ”刘警官最后说。

记者 刘海龙 通讯员 冯晨原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营业执照即来即办 开办企业“一步到位”

早报11月18日讯“工作人员全程代办、全程指导,让我当天就拿到营业执照。”近日,青岛协同创新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