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匠人 大器玩成

青岛早报 2019-11-15 05:54 大字

青岛市少儿手作艺术发展迅猛

★孩子们心中埋下了手工艺传承的种子

你眼中的青岛是什么样子?青岛的活力和时尚表现在哪里?对于这些问题,一群孩子依靠丰富的想象、灵巧的小手,用自己的手工作品给出了答案。看到那些风格各异的建筑、旑旎的海岸线、乘风破浪的渔船、丰盛的烧烤、清爽的啤酒、曼妙的婚纱、古朴的版画……人们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青岛味道”!

少儿手作惊艳艺博会

“烤肉串、烤大虾、烤香菇、烤鱿鱼、烤蔬菜,再配上瓶青岛啤酒……真是一顿丰盛的烧烤大餐。”“太逼真了!如果不摸一摸,根本看不出这是手工作品。”“真想像不出,这些新奇有趣的作品竟然是几岁的孩子做的! ”这是前不久,在2019中国(青岛)艺术博览会上,一些参观者看了“大器玩成——青岛市少年手作艺术展”后发出的慨叹。“烧烤大餐”只是展览的十大主题内容之一,此外还有啤酒、版画、渔船、婚纱、面具、海岸线等内容。

据展览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手作艺术展展出的作品主要是以青岛元素、海洋特色为主题,共有近500位手作小匠人的1500余件作品亮相,是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经过两次筛选,挑选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现了孩子们眼中时尚、美丽的青岛。许多作品是用环保材料制成的。整个艺术博览会期间,“大器玩成”展厅内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孩子们的创意令许多成年人惊叹不已。

灵巧小手是这样练成的

如今,虽然展览已经落幕,但孩子们“用心学手艺、争做小匠人”的大戏每天都在上演着。 11月10日是一个普通的星期日,但对于王小雨、曾子铭、胡译匀等几位小朋友来说,却更像是一个节日,因为今天他们又要跟着BOBO老师上美术课了。走进位于锦绣华城小区的青云艺术空间,就犹如走进了一个小型的展览馆,桌上摆的、地上放的、墙上挂的、空中吊的,全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那套在艺博会吸睛无数的“烧烤大餐”就摆放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上。工作室里非常安静,六七个孩子都在专心致志地作画。

说起制作参展作品的经过,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 “这个大‘鱿鱼’是我做的,我最喜欢吃鱿鱼了! ”调皮的曾子铭举着大鱿鱼做出张嘴要吃的动作。“这两串‘糖葫芦’是我做的。”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王小雨告诉记者。”展台上的每件作品几乎都是形神兼备,就连辣椒上的皱褶、香菇上的裂纹、金针菇的细丝、豆荚里的小豆粒都栩栩如生。 BOBO老师告诉记者,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以假乱真,完全是孩子们仔细观察、精工细作的结果。为了让孩子做好手工作品,她经常会带领孩子们观察实物,一些不方便带到课堂的东西,她就拍下照片,让孩子通过图片来了解。经过多次的练习后,“现在,孩子们的小手可灵巧了,很多细微之处,就连成人都不一定能做好。 ”

看到孩子们乐在其中、学有所长,家长们自然满心欢喜。几位孩子的家长都表示,自从跟着BOBO老师学习美术,孩子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都喜欢这种寓教于玩的学习方式,每周最期盼的事就是来这里上课。胡译匀的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从4岁开始在这里学习,至今已经有三四年了,“BOBO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她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每节课都有主题、有方向,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又给孩子们讲了青岛的历史、人文、物产、民俗等很多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艺术对孩子情趣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孩子从不迷恋电视和手机,有空就是弹琴和画画。 ”

幼小心灵种下艺术种子

BOBO老师名叫裴云波,山

西人,大学时专修艺术设计专业。

2011年,她来到青岛,这里的传统文化和城市底蕴激发了她做少儿美术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我觉得孩子们的心灵特别纯净,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艺术方面的滋养和熏陶,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裴云波说,她的学生年龄在3—12岁之间,为了给孩子们上好课,她钻研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甚至连语言、穿戴打扮都尽量满足孩子们的审美和心理需求。

看到孩子们有了点点滴滴的进步,裴云波特别开心。虽然目前她已经有200多个学生,但裴云波还是认为“太少了”,她希望每个孩子在少儿阶段都能受到艺术的熏陶,“如果说给我的工作做个定位的话,我觉得就是在孩子们求知欲最强的时候,把艺术的种子种在他们心里。 ”

新闻推荐

“青岛造”市域列车下线

早报11月14日讯11月14日,记者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获悉,日前,首列连云港市域列车在该公司下线,列车独具特色的“美猴王”外观让...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