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不出岛,服务零距离 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打造海岛特色“一次办好”,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半岛记者邱云通讯员袁静
灵山岛,是青岛市面积最大、居住人数最多的海岛,海岛面积为7.66平方公里,岛内现有行政村3个、自然村12个,常住人口约2400人。之前,因为交通原因,岛上居民办理各种需审批事务非常不方便,需要安排专人坐船出岛办理,往返一次仅乘船就需要1小时20分钟。
保护区紧紧围绕灵山岛的实际情况,构建以灵山岛便民服务大厅为中心、岛外管委便民大厅为支撑,内外联动、人机协同、上门服务、数据跑路的“办事不出岛”服务体系,真正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海岛特色的“一次办好”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自今年以来,累计为岛上居民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500余件,提高办理效率达50%以上,节约岛上居民出岛各类成本近百万元,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
新建便民服务设施
构建“1+12”的便民服务网络
为实现服务群众网络全覆盖,在岛上建立了1个便民服务中心和12个便民驿站,将服务网络延伸到每个自然村,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办事。
新建1个便民服务中心。保护区管委投资50余万元,新建灵山岛便民服务中心,内设100平方米“一站式”服务大厅,依据上级规定的审批事项内容,合理设置便民服务窗口,承办民政、社会保障、文体、退役军人服务、规划建设、党建服务等30余项服务、审批事项,基本上涵盖了岛上居民生产生活所需。新建12个便民驿站。为进一步缩短岛上居民办事距离,让便民服务更加贴近群众,依托灵山岛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岛12个自然村下设了12处便民驿站。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
打通岛外与岛内的数据共享壁垒
为真正实现岛上居民家门口办事,大幅度提升岛上便民事项办事效率,坚持将网上办理与岛内与岛外网络互通、数据共享作为工作重点,着力打破岛内与岛外的数据壁垒,为数据跑路、提升办事效率提供网络支撑。
开发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便民服务”。目前平台已集成自助申报、查询打印、信息发布、监控管理、旅游咨询、便民服务等六大类功能,可查询、办理30余项业务,同时,在岛上便民服务大厅和各便民驿站配备自助终端和打印设施,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办事。
为充分实现岛内、岛外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壁垒,真正实现数据跑路,提高办事效率,保护区管委全面推进便民服务信息化建设,重点打造了“一次办好”服务信息化网络,在灵山岛便民服务中心专线打造便民服务“局域网”,延伸至12个便民驿站。
再造便民服务流程
构建全方位的便民服务制度
针对岛内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性,以贴合岛上居民实际需求、迎合岛上居民生活方式为原则,对相关的便民服务办事流程进行再造,真正使服务便民、贴近民心。
实施“3+2”工作制度。为保证服务岛民的连续性,保护区管委安排人员驻岛常态化服务,创新实施“3+2”工作制度,规定机关各科室每周驻岛时间至少3天为居民办事,搜集居民办事需求、准备居民办事需要材料,对于能当场办结的当场办结,对于不能当场办结需要上级审批部门审核的事项,利用其余两天时间出岛到上级审批部门递交材料、尽快办结。同时,制定《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关于推进“3+2”工作制度落实的意见》,加强对管委人员常态化驻岛情况的考核,督促人员以及工作制度落实到位。
实施“党员代办”制度。充分发挥党员贴近群众、能随时倾听群众诉求的优势,将党员这个群体吸纳到便民服务工作中来,实行便民事项党员代办制度,由党员替群众多跑腿,真正实现群众“零跑腿”。
充分考虑到岛上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行动不便以及渔忙时节的渔民、渔家宴经营者等生产群体过于忙碌等原因,开展“预约上门服务”制度,组织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部分党员成立6支上门代办队。
新闻推荐
市民吃农产品更放心了 青岛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安全检测合格率在99%以上
半岛记者王丽平11月14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青岛市成功...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