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下车间,民企绽笑脸 青岛农业大学杨庆利教授走出实验室,为企业攻克一个个难关

半岛都市报 2019-11-14 00:44 大字

海利尔药业集团聘请杨庆利教授(右)担任企业研发中心副主任。文/图半岛记者王永端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一等功、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优秀发明家、青岛拔尖人才……当集上述学术头衔、荣誉称号于一身的大学教授,离开熟悉的讲堂和实验室去基层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角色转变后如何在新岗位上发挥能量?

作为山东省“千名干部下基层”中的高校知识分子,青岛农业大学杨庆利教授走出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用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知识,为企业攻克了一个个难关,让渴望转型升级的民营企业真切感受到了“雪中送炭”的含义。

尝到甜头的企业从起初的“不太信任”到如今的“依赖”,杨庆利在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青岛二队工作才一年,就有民企负责人坐不住了:未来服务队撤离,谁继续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针对民企的担忧,服务队建机制、搭平台,打造“不走的服务队”,消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离开实验室主动到基层

杨庆利,是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教授。

今年只有42岁的杨庆利在青岛农业大学的工作岗位上,先后获得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发明家、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发明创业奖、青岛拔尖人才、青岛市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为此,他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

去年秋天,山东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计划后,杨庆利积极响应山东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向组织提出申请,希望到一线、到基层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

杨庆利去基层的消息传出后,有人认为,头顶多个学术头衔和荣誉称号的他,似乎更适合在高校的实验室带着学生搞学术研究。

不过,杨庆利有着自己的打算。“这些年,我带着学生在讲堂和实验室,研发的创新成果很多,但成果转化率不是很理想。”杨庆利说:“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研发的价值,这是我们搞科研的初心。”

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和情怀,杨庆利才积极主动提出申请,成为山东省此次下基层千名干部中唯一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而和杨庆利一样,下基层来山东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队青岛二队的,还有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刘炳成博士、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的蒋恒毅博士。

“他是老师,也是员工”

杨庆利到青岛二队后,有针对性地服务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德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青岛汉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民营企业。

对海利尔药业和汉河集团等青岛本土民企而言,常年坚持“创新中研发、研发中创新”,是与国内同行业竞争凸显自身优势的关键。

“有些项目的研发和申请,我们想做却不敢做、做不来。”海利尔药业集团副总经理徐洪涛说:“主要是企业对国家支持创新的政策了解少,又缺少创新人才支撑,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

“杨教授这位‘科学家’和‘发明家’来到企业,正迎合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徐洪涛告诉记者。杨庆利专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感染着公司的每一个研发人员。

一直以来,海利尔药业集团有意推动农化行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培育企业科技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支撑,但在这个科技创新系统工程面前,企业深感力量的薄弱。

在获知企业“敢想但不敢办、办不了”的困惑后,杨庆利教授和海利尔药业研发团队一起,认真研究国家和省里支持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仔细研究企业创新流程,梳理出制约企业研发能力的多个问题,制定出了纳入全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多条措施。

“这哪里是省里派来的干部,他是老师,也是员工。”海利尔药业研发中心主任王良清说:“一位科学家俯身带企业研发人员进行研究,并亲自为企业编写材料,少见!”

为高质量发展“添把火”

除了带领科研团队攻克海利尔的研发与申报难题之外,杨庆利和同队队员也走进汉河集团,针对企业实际,解读国家创新政策,推动政策的落地生根,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科技创新政策红利,使得汉河集团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有了质的突破。其间,为海利尔药业和汉河集团申报的6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经过第一轮评审,全部入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库。

“全省项目入库比例44%,服务队参与的两家企业达到了100%。”青岛二队队长、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郑立波说。

当然,这不是杨庆利和青岛二队一年来的全部成果。

从进驻以来,青岛二队聚焦高质量发展,共协调解决服务企业土地问题3项、重大历史遗留问题5项;帮助服务企业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专家人才7人,进行品牌宣传40余次;帮助海利尔药业和汉河集团申报的“山东省酰胺类农药研发工程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海洋工程电缆工程研究中心”全部获山东省发改委批建;帮助海利尔药业获得山东省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帮助德盛机械获得青岛市技术发明奖……

延伸

打造“不走的服务队”解民企之忧

“企业缺少创新人才支撑”,不光是海利尔药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类似问题同样制约着很多民营企业。

在海利尔药业看来,如果不是杨庆利教授帮助解读政策,制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措施,公司的“山东省酰胺类农药研发工程研究中心”,根本就不可能获得批建。

“科学家的到来就是‘雪中送炭’。”海利尔药业董事长葛尧伦说,杨教授为企业研发带来的成效是企业自身难以完成的,有杨教授在,新产品研发和新项目申报就很有底气。

为了与杨庆利教授实现长期合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广泛更持久的助力,今年7月2日,海利尔药业集团举行隆重仪式,正式聘请杨庆利教授担任企业研发中心副主任,而这个副主任职务是无偿的。

显然,所有渴望转型升级的民企,都需要这种“底气”。

按照规定,服务队的服务期限为两年。

现在刚刚过了一年,一些民企已经担心起来:服务队走后,企业怎么办?

“省委选派高校教授服务民企,就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青岛二队队长郑立波说:“像杨庆利教授这样企业急需的创新人才,应该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让他们能够‘留在’企业,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智力支持。”

郑立波表示,前期服务队的高校教授助力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对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下一步,服务队要做好“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力争打造“不走的服务队”。

据了解,青岛二队正在推动服务队成员所在高校与服务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定制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研发人员交流互动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以长效机制破解企业在人才、技术和科研方面的短板,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目前,山东理工大学与德盛机械已经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青岛农业大学与海利尔药业也已经进行了充分接触,预计年内将签订合作协议。

新闻推荐

夸夸我们的热心投递员

本报讯近日,家住青岛市市北区四流南路173号的82岁的程淑卿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希望通过报纸为他们片区的投递员“点赞”。据...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