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鲜鱼还鲜周六来报社品尝正宗一卤鲜

青岛早报 2019-11-13 05:07 大字

生活在海边的青岛人,最熟悉的味觉应该就是“鲜”,青岛方言中,“鲜亮”这个词,应该是对美食最高的褒奖。

“一卤鲜”青岛人更不会陌生,不过很多人吃了好多年“一卤鲜”也未必吃到过正宗的。 “在王哥庄大集上我就见过很多卖一卤鲜的,有的像卤肉那样用花椒香料的,还有干脆把甜晒鱼也叫作一卤鲜。 ”作为这项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王哥庄港东码头的老渔民刘先雷,看到这样“糟蹋”一卤鲜,总是忍不住要说两句。早年刘先雷在渔船上跟老渔民学过正宗一卤鲜的做法,逢年过节总要给亲戚朋友做点。两年前,刘先雷召集当年一起做一卤鲜的老伙计,在港东码头收了一千多斤鲅鱼,用传承下来的古法制作成一卤鲜,和早报壹购合作推广正宗的青岛味,没想到一炮走红。从那之后,每到鲅鱼大量上市时,很多尝过这口鲜味的市民都会打进早报壹购热线66988968,咨询一卤鲜什么时候上市。

上周,刘先雷主动联系了我们,最近鲅鱼价格合适,而且天气转凉,正是加工一卤鲜的好时节。今冬第一批800斤一卤鲜鲅鱼,上周已经陆续制作完毕,并包装完毕,封入冷库,这周就能上市。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刘先雷还特别注册了“海如丰”商标,要为真正的青岛一卤鲜代言。本周六,刘先雷和他的渔民老伙计亲手制作的一卤鲜,将在沂水路8号甲早报生活馆亮相,传承几代的码头老手艺,全部手工制作完成,为的就是让大家尝尝这最传统的码头鲜味。

啥是一卤鲜听听渔民怎么说

没到冬天,各种海鲜市场上随处可见售卖一卤鲜的摊位,有的上面布满了花椒粒,也有风干的接近鱼干。在港东码头做了一辈子渔民的刘先雷告诉记者,“一”、“卤”、“鲜”三个字就是一卤鲜的标准,缺一不可。“一”代表卤制的时间短,通常不会超过24小时。刘先雷说一卤鲜过去叫“仓头鱼”,是渔民快要到家时最后一网出水、放在仓头的鱼,那时候渔船上没有冷冻设备,出水的鱼都会用盐水腌制,便于保存。只有这最后一网,因为马上要上岸,只是简单腌制,不经晾晒,是渔民带回家代替鲜鱼自己吃的。另一个标准是“卤”,要用正宗的“鱼盐”。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放。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在陈年的“鱼卤”中卤制,这其实是历次做一卤鲜从鲜鱼中煞出的水分,因为盐度高,所以能长期保存,作用如同煮肉的“老汤”,是一卤鲜鲜味足的最重要原因。最后的“鲜”字,除了形容一卤鲜的口味,更重要的是说一卤鲜要如同鲜鱼一样,不能做成干鱼的样子。

独家技艺还原传统码头风味

老青岛人都惦记,制作方法也很透明,可现在真正会做一卤鲜的人却不多。“没经过冷冻的新鲜鲅鱼,用刀片开,去内脏,用盐稍加卤制,再用海水冲洗,控干水分,一条一卤鲜鱼就做好了。 ”刘先雷说,因为盐腌制的时间短,盐仅仅是把鱼肉的水分“煞出”,盐分还没进入鱼肉,所以鱼还能保留本来的鲜甜味。但也正因为含盐量低,比起咸鱼,保存时间短,而且它晾晒的时间短,肉质比甜晒鱼软,口感更好。

一卤鲜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刘先雷说,这里面可藏着大学问。 “卤水的咸度全靠制作人的舌头品尝,咸了就成咸鱼,淡了就没有一卤鲜的风味。还有往鱼肉上抹盐,也要靠手感,就连用刀片鱼,必须一刀到底,不能回刀,不然鱼肉就散了。 ”这一系列复杂的技艺,都是老一辈言传身教,而且现在各种保鲜设备越来越完善,愿意用老办法做一卤鲜的人越来越少,这门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现在就算在一卤鲜发源地的港东码头,会做真正意义传统一卤鲜的,也只有我们一家。 ”刘先雷告诉记者。 记者 刘鹏

正宗一卤鲜周六上市来报社品尝过你再买

“比鲜鱼还鲜”,这句话是很多尝过刘先雷的一卤鲜后给出的评价。刘先雷曾经专门咨询过相关食品专家,鱼在经过简单的卤制之后,加速鱼肉蛋白分解成“谷氨酸钠”,这是鲜味的主要来源。 “干香菇比鲜香菇更有鲜味,还有黄豆发酵做成的味极鲜酱油,比单纯煮熟的黄豆鲜味更浓,其实都是一个道理。 ”刘先雷说,传统古法做的一卤鲜,和市场上添加各种香料做出来的,最大的不同就是一个字“鲜”。 “花椒等香料的味道会掩盖鱼的鲜味,通常都是鱼不新鲜时无奈的做法。 ”

要想尝尝这比鲜鱼还鲜的真正传统一卤鲜,周六起来沂水路早报生活馆,现场将准备烹制好的一卤鲜供大家品尝。

活动时间:11月16日起

活动地点:市南区沂水路8号甲早报生活馆(青岛日报社发行处内,老市府往东100米路南,市内乘1路、221路青大附院下车直达)

咨询热线:66988968

新闻推荐

金秋初冬淡季,出国旅游特惠啦! “金秋初冬错峰出国游”说明会11月18日举行,现场报名立减现金或送大礼,详询68860768

金秋初冬时节,天气适宜。错峰时间机票接待优惠。半岛都市报旅游全媒体中心联合青岛中国旅行社给广大读者带来错峰出行优...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