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线网守护者,是群“夜猫子” 岛城无轨电车走过60年,为不影响运行抢修人员多趁夜间检修线网
抢修人员趁夜间检修电车线网。文/图半岛记者马正拓
作为岛城最老的无轨电车线路,2路电车承载了很多老青岛人的记忆。事实上从1959年11月份,岛城就正式成立了电车筹备处,如今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60年间,2路、5路、30路等无轨电车,为岛城的公共交通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见证了岛城城市框架的扩大,以及西部老城区曾经的繁华。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如今隶属于公交市北巴士公司的电车供电所,则是保障无轨电车顺利运行的幕后英雄,抢修人员数十载如一日趁夜间检修电车线网,维系着电车的“生命线”,确保市民顺利出行。
1959年筹建无轨电车
上世纪50年代末,北京和天津已经相继开通了无轨电车。1959年11月,青岛公交集团的前身——青岛市交通公司,经过研究正式成立了电车筹备处,并选派人员去北京学习整流和维修技术,去天津学习架线技术。今年76岁的公交退休老职工唐寿亭,当年被派出学习电车整流架线技术,并成为电车筹备处的第一批架线工。
电车2路、5路线是岛城最早建成的电车线路。据唐寿亭介绍,1963年,从辽宁路华阳路路口站直通北岭站的线路架设完毕,全长只有5.36公里,即如今的5路电车线其中的一部分。“当时条件相当艰苦,不但资源紧缺,连架线的人手都不够,架线车也是从上海借来的。为了快点通车,大家都鼓足了劲夜以继日,终于架设修建完成。”唐寿亭说。随着后期的不断扩建,到1965年,5路电车线全部建成的时候,该线路已经由火车站延伸到了造纸厂,成为全长13.4公里的超长公交线路。
随着各项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青岛电车迎来了飞速发展期。同时,岛城经济社会也快速发展,胜利桥周边工厂林立,印刷厂、国棉五厂、青岛造纸三厂等制造类企业很多。为了缓解工人上班及市民出行等问题,1981年,30路电车线架设完毕并通车,由胜利桥发往台东。至此,青岛拥有了2路、5路、30路三条无轨电车线路,线网全长31公里。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无轨电车需求,电车筹备处也更名为电车供电所,由原来的3个班18名抢修人员,增加为6个班共30名抢修人员。
检修线网大多夜间进行
1976年,年仅18岁的王谦和成了一名电车线网工学徒,在第一次接触到电车线网时他就入了迷,在抢修岗位上干满了42年,如今已经退休的他,对电车仍有着特殊的感情。
“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困难,不但懂专业技术的人少,连设备和修理工具都很紧缺。”王谦和回忆,在没有专业抢修车以前,抢修线网故障要把梯子架在厢式货车上。当时一个抢修班6个人,除了驾驶员外,需要选一个体重较轻的人爬上去维修,另一个负责递工具,其他三个人则扶着梯子保障安全,大家都笑称这是“人梯”。
“白天马路上车太多了,晚上车少,正好也不影响电车运行。”王谦和说,抢修工作大多在夜间进行,所以电车线网工都是“夜猫子”。
如今故障检修1分钟就搞定
据供电所主任曹谦介绍,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陆续组织抢修人员对以往的电车线网进行优化,同时,青岛公交集团还引进了智能型的箱式直流牵引变电站,具有智能化故障检测、瞬时故障快速恢复供电等六大安全保障技术。以前,电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线网短路或故障,需要供电所抢修人员到现场进行维修,不但耽误了市民的出行时间,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自从更换成智能型箱式直流牵引变电站后,从供电所的大屏幕上就能直观地看到每条线网的节点温度、供电情况。“以前需要花费一小时的故障检修,现在一分钟就搞定了。”抢修班班长高吉生说。
不过,对于抢修班现有的49名抢修人员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也适应了平时在单位待命、遇到突发情况就要立即出动的工作节奏。“3分钟,抢修车必须开动上路,10分钟要到达现场。”市北巴士公司供电所书记刘峰介绍。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31日讯近日,青岛地铁明挖车站首个移动防尘降音大棚在4号线劲松七路站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工地防尘降噪添新利器。...
青岛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青岛,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