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不是独奏曲,是交响乐” 专家建言借助标准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 本报记者 张晓帆 宋 弢
本报实习生 许瑞坤
在10月28日举行的2019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国家和地方标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的嘉宾代表,就借助标准化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进行了讨论交流。
标准无处不在
“这是一个完全综合化的解决方案,集合了实体世界、虚拟世界和数字世界,我觉得它对全世界来讲都是非常好的榜样,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企业模仿青岛港的操作。”10月27日参观的青岛港给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塞尔吉奥·穆希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没有工作人员,但这是世界上产量第一位的港口,能耗非常低,没有污染物的排放。”
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约翰·沃尔特说,标准在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说没有国际化的标准,那么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尺寸都不一样,青岛港就无法正常运作;海底隧道技术如果想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行的话,设备和流程就必须要满足国际化的标准,不满足国际标准,就没有国际化的市场。
“你早上起床的时候,我觉得你做的第一件事肯定是开灯对吧?你在开灯的时候摸开关触电了没有?手指有没有被电到?没有。那都是因为国际标准的作用,标准无处不在。”约翰·沃尔特说,标准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密切相关,以一种潜移默化的非常隐秘的方式渗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当中。
创新带来更多可能性
法国标准化协会总裁品欧伟认为,有了标准,能够进一步推动各种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显得至关重要。“从法国的角度来讲,可以在一些组织之间进行进一步合作,同时,我们也可以建立一些联合的专家委员会,它是在ISO和IEC之间的委员会。”
“标准化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需要我们不断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完善国际标准的政策措施和治理结构,支持更多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广泛开展标准化战略对接与互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说,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涌来,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以标准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必将成为这次工业革命的主旋律。
田世宏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已经与52个国家、地区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92份标准化合作协议,与ISO、IEC、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委员会等一些国际和地区组织以及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开展了标准化务实合作项目,有效推动了电动汽车、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民用航空、智慧城市、石墨烯等专业领域国际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搭平台鼓励标准“走出去”
参观青岛港之后,约翰·沃尔特被其自动化集装箱系统深深震撼。“这就体现了青岛开放的方式,这种面向世界完全开放的方式,让大家有新的机遇,有新的业务,有新的模式,这是我们解决世界问题的应有之义。青岛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会从世界上学到更多东西。”
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张永霞看来,能够推动实现山东技术、山东产品、山东服务“走出去”,首先得要标准能够“走出去”。
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山东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开展主要贸易沿线国的标准研究和标准体系的对接,推动标准战略对接和标准体系的兼容,着力以标准的软联通,打造合作的硬机制。
“标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目前,山东的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还比较慢。”张永霞透露,山东大力激发市场参与标准化的活力,促进标准化成果的转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其中,在家电、医疗器械、蔬菜、物联网等方面,山东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立了30个国家和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平台,推进研制了426项各类先进技术标准和成果,目前企业单位主导的标准化数量已经达到了126项,有效推进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我们常讲,一流企业建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张杰说,青岛正以15个攻势强力推动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青岛要建设对外开放高地,标准化就是“世界语言”,要用“世界语言”来进行沟通,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城市治理提供“中国样本”。
新闻推荐
□记者张忠德通讯员谭明堂王凯报道本报青岛讯10月2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对环卫行业先进代表进行表彰并颁发奖金,70名...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