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不再扛,医生上门看 70年来健康事业发展步履稳健,人民健康水平极大提升
87岁的战淑敏经常参加插花等活动,心情愉快也有利于健康。医生每周上门体检,舒畅
“以前不舒服就躺躺,生病经常就靠‘扛’,肚子疼就去找医生拿个止疼药,也不知道对不对症,哪像现在,家门口就有诊所,哪里不舒服医生都问得特别仔细,给开的药也都分得很精细。”87岁的战淑敏告诉记者。
战淑敏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如今的她就住在位于南京路的惠康老年公寓,“我心脑血管方面不太好,2013年有一次胸椎骨折,出院后就住到这里了。”她表示,住在老年公寓可比住在家里舒坦多了,在这里吃住都有人照顾,每周还有医生上门给做检查,每月拿药也不用自己跑腿。她告诉记者,在老年公寓的这几年,心情舒畅,又得到悉心照料,自己的身体渐渐硬朗了不少。
这一切,要放在以前,是战淑敏想都不敢想的事。
别说住在养老公寓颐养天年了,连看个病都成问题。“我年轻那会儿,青岛也就寥寥几家医院,一般生病就只能去那里看,但看病需要钱,那时候穷,很多人都硬扛着。”战淑敏告诉记者,有一次,她邻居家孩子身上起了疹子,“看上去真的很吓人,眼睛肿得都睁不开了。很多人问怎么不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孩子的妈妈就说不用看,扛一扛就行了。”好在,最后孩子身上的疹子消了,没有什么生命危险,但很多老人却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他们病了就躺床上,孩子忙活完了给送点饭,很多老人可能就那么没了。”
详细问诊严控药量,精细
就如同高级护工、48岁的薛彦苗所言,照顾老人尤其是生病的老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维持老人的健康,护理是非常关键的。她告诉记者,自己目前护理的多是一些失能老人,最大的有95岁了,“我家是农村的,以前老人生病了也没有养老金,更没有专门的养老机构,只能靠儿女,但儿女也都得下地干活,不可能一直守在老人身边,老人生病了也得不到好的护理,该活到80岁的可能60岁就走了。”薛彦苗说,“现在的老人可幸福多了,住在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里,一日三餐换着花样吃,有护理人员在身边照顾着,想喝水了就给递过去,想吃水果就马上削好喂到嘴边……”
如今,不论是医还是养,都讲究精细,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受客观条件限制,那时候,不光是自己对自己的健康“不甚在意”,医生开药也是很“随意”,“一开就给一包,也没个用量限制,哪像现在,开药之前医生得问一大堆,有时候还得做各种检查,拿药的量也严格控制。”战淑敏坦言,这些,都是令她感触最深的。
生了孩子可雇月嫂,幸福
对于每一个母亲来说,生孩子是一场性命的赌注。54岁的张树英老家临沂农村,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在当地的乡卫生院生的孩子,“家人用小推车推着去的。”虽然二里地并不算远,但那一路的颠簸还是让她毕生难忘。
时隔30年,如今,回想起那段岁月,张树英的记忆还是非常清晰,“我是晚上9点左右到的卫生院,第二天凌晨4点生的,5点就给我推回去了,都不让在那住,当天生了立马就得走。”当时正值9月份秋收的时候,“回家之后也没人照应我,大家都在地里忙活着。”
说完,张树英感慨,这才30年时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还没出生之前,从一查出怀孕开始,就各种检查、彩超、筛查……”到了预产期,就送往专业的医院待产、生产,“生产之后有的去月子中心,还有的请月嫂照顾,都可精细了。”张树英说,这一系列的检查、护理,都极大保障了孩子和妈妈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文/图半岛记者肖玲玲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70年励精图治翻开了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而伴随着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民健康水平的极大提升,在新中国成立前,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而2018年这一数字变成了77岁……
新闻推荐
想在居民前面,多层加装电梯 庄子社区破解电梯安装难题,解除居民后顾之忧
庄子社区多层回迁房的电梯井与建筑浑然一体。文/图半岛记者王鹏通讯员王格庄子社区正在进行安置房小区建设,早点回...
青岛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岛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