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如山 著作如海——怀念鲁海先生 □刘宜庆
思瞻厅里,哀乐低回,前来送别鲁海先生的亲友,面色凝重,他们怀着无比沉痛和哀悼的心情,送岛城一代文史大家鲁海先生远行。在高低起伏的哀乐声中,在盈盈的泪光之中,痛别鲁海先生。
这是2019年9月12日上午九点三十分,室内是哀乐,室外是仲秋时节萧瑟的秋声,在天地之间响起。伴随着思念的闪回,追忆与鲁老交往的点点滴滴的时光……
大概在2002年,我负责开辟了半岛都市报“青岛地理”,随后,半岛都市报又推出“青岛往事”副刊,与“青岛地理”并驾齐驱。受到岛城读者的欢迎。热心的读者读不到鲁海先生的作品,就会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多次到鲁海先生家中请教,一起探讨文化名人在青岛的时光。受鲁海先生的影响,我对青岛文史产生浓厚的兴趣,开始研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客居青岛文化名人。2008年,青岛迎接奥帆赛,我主编的《名人笔下的青岛》出版。其中,就有鲁海先生提供的几篇稿子。印象深刻的是,鲁海先生用方格稿子抄录了石评梅写青岛的游记,送给我。遗憾的是,由于开机印刷了,这篇文章没有收录书中。
每一次见到鲁老,我都受到强烈的感染。和他探讨青岛的人文和历史,文化名人在青岛的细节、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青岛老楼老街的变迁等等。说到开心之处,他眉飞色舞,手舞足蹈;说到伤心之处,他发出沉痛的叹息,瞬间沉默,看到他凝重的表情,知道他陷入那些岁月之中,勾起他的伤心往事,我赶紧转移话题。
2016年5月26日,中国话剧、电影先驱洪深之女洪钤做客八大关宾馆,参观“蝴蝶楼”。洪钤女士这次来青岛,是我牵线搭桥。她在青岛期间,我提议到鲁海家中拜访。洪钤女士早就听说鲁海先生大名,就有了午后的一次晤谈。在鲁海先生家中,我们三人谈起洪深在青岛的往事,笑语晏晏,其乐融融。当时恰好“鲁海说青岛”系列出版,常州洪深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陪洪钤女士拜访鲁海先生,去书城买回一大堆鲁海先生的著作,请他签名。当他俯身在自己的著作的扉页签名时,他虔诚,认真。此刻一缕阳光照在低头签名的鲁海先生的头上,我看到那一抹柔和而又灿烂的光辉,心中生发出无限的感慨……
此后多年,我回味这个时刻,多么希望时光定格在这一刻。可是时光不为谁停留……写下即永恒,鲁海先生用他的著作,丰富了青岛的历史,青岛的文化,他把自己的名字铭刻进纸质的建筑。
用一生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多么幸福!可是,在漫长的风雨人生,没有巨大的意志作为支撑,没有超越功利之心的热爱,很难从一而终。鲁海先生堪称青岛文史的奠基者、传承者。他就像海滨的灯塔,守望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命脉。
终其一生,鲁海先生都在研究、书写青岛这个城市里发生的一切。他是从文学转向图书馆学,从图书馆学转向青岛史。在每一个领域他都深耕细作,留下了丰富的著作。
我觉得,终其一生,鲁海先生不失赤子之心。像他那一代人,经历过时代的风浪,经历过战争,经历过丧子之痛,最后都化为内心的平和。他的心是温热的,他的笔是冷静的。
2019年9月11日清晨,我接到鲁勇先生的电话:老爷子走了!接听电话时,我还在迷糊之中(由于上夜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激灵,睡意全无。
挂掉电话,仍在恍惚之中,这是清醒之后陷入的恍惚。今后读书有了新发现,再也无法和老先生分享;今后有了问题,再也无法向老先生请教。悲哉!
鲁海先生生前留下遗愿,低调安静地离开。
送鲁海先生远行,一路走好!
新闻推荐
随着财政部明确对银行多计提准备金从而隐藏利润说“不”,9月26日,银行股应声大涨。9月26日,财政部网站发布《金融企业财务规...
青岛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