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巨石进北京立起中华第一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取材青岛青岛交运亲历者讲述运石历程

青岛晚报 2019-09-25 06:47 大字

天安门广场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座标志性建筑与青岛有着很深的缘分,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取自青岛浮山,而当年的搬运者正是交运集团(青岛)的前辈们。

纪念碑碑心石取自浮山

时间回溯到70年前,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为纪念革命烈士,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兴建一座纪念碑。1952年5月10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时任北京市委书记的彭真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成立伊始,所有的工作井然有序展开,唯有一件事情没有推进,那就是为纪念碑寻找一块最合适的碑心石,这是整个纪念碑的核心和兴建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当时担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施工组组长的陈志德,为了找到一块合适的碑心石,天天跑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之后,掌握了全国各大山脉的岩石情况,并为碑心石的寻找锁定了方向——山东青岛浮山。专家们经过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青岛浮山山顶的花岗岩石,它具备硬、韧、纯、细等特点,不易风化并能够长久屹立,而且它的底色很漂亮,有黑色和白色的斑点,将来在上面刻上字,效果会更美。就这样,碑心石的选材地点最终定在了青岛浮山。

大石料“瘦身”运上火车

选料确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开采和运输了。1952年10月21日,山东省联运公司青岛分公司(交运集团前身)及其下属的山东省青岛市搬运公司接到了运输的任务。经过开会协商,最终确定由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运输队来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

1953年4月,由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运输队、青岛浮山石料厂(青岛市浮山第一石场)、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等多家单位共同组成了大石料搬运委员会。时任大石料搬运委员会起重队工会主席的马承彬亲眼目睹了整个搬运过程。马承彬是交运集团退休职工,如今已91岁了,回忆起碑心石的搬运过程,马老如数家珍。1953年4月11日,开始开采大石料。经过数月努力,300多吨的碑心石坯体完整地从山岩上剥离出来,进行了第一次加工整形,减重至280吨。随后,大石料在开采地又进行了第二次加工处理,重量减为102吨。在当时的条件下,运输成了一个大难题。

为了保质保量将大石料运送到北京,工人对运输的各个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从浮山采石场到孟庄路火车站大约有15公里,途中要经过四个村庄、一个山岭、十余处桥梁及交通繁忙的市内街道。如果从采石场修一条重轨铁路直达专用铁路线的话,造价高、时间紧。工人们凭借多年经验,在会上提出采用滚木及拖拉机牵引滚移的办法搬运,专家们一致通过。

进口大马力拖拉机牵引

1953年8月29日,搬运工作正式开始。为保证万无一失,最终决定用鞍山钢铁厂提供的无缝钢管初坯,将碑心石装在一个九吨重的铁排子上,下面铺上木床,用四个“油千斤”顶着,再在下面铺上垫木和滚木,系上钢丝绳,在三台进口大马力拖拉机牵引下缓缓地移动。工人利用最原始作业工具,通过绞、磨、推、拖、吊、拉等方式作业,每前进一段距离,就要把原来在最后面的枕木移到最前面去。运输中很辛苦,工人们却没有一句怨言,热情高涨地搬运着大石料。让马老印象最深刻的是,碑心石下山的时候,要进行180度“翻身”,难度系数很大,工人们费了很大劲才成功。为了积极做好此次运输任务,山东省联运青岛分公司又抽调300多名青年组成了运石突击队。在运输过程中由修路拆房队开道,以“遇房拆房,遇沟填沟”的方式,保证了大石料的正常运输,并有警察、民兵组成护卫队。

市民自发给工人送水送饭

大石料走走停停,青岛市民对运送大石料的工人们夹道欢迎,给他们送水送饭,大石料所到之处留下了欢声笑语。马老回忆,一路上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让他感动的是路上的居民都很配合。“经过麦岛的时候,有一处农房碍事了,石头实在转不过弯儿来,经过和当地农户商议,农户立刻表示可以拆掉房子,甚至说不要补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石料安全地运送到了青岛孟庄路火车站。15公里的路程走了30天。为了更快地将大石料运送到北京,工人们对大石料再一次进行减重,“瘦身”到了98吨左右,加上运输工具,大约100多吨左右。当火车缓缓起动的那一刻,工人们脸上挂满了晶莹的泪珠。

终于屹立在天安门广场

1953年10月13日,运石专列安全抵达北京西站西广场。工人们花了三天时间把石料运到了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工地。1958年4月2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正式落成,雄伟的“中华第一碑”巍然屹立。

1958年5月1日,50万人齐聚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揭幕仪式。

亲历者保存当年运输工具

1953年,交运集团的前辈们将重达百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成功运抵北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1976年至1977年,交运集团再次圆满完成了毛主席纪念堂所用2065吨料石和40棵雪松的运输任务,在又一重大历史任务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充分彰显了交运人的家国情怀。马承彬是一个有心人,他将当年运输的工具保存了下来,并把它们全部捐赠给了交运集团建设的道路交通博物馆,“它们是这段珍贵历史的见证”。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后,马承彬站在碑前合了一张影,至今,他还保留着这张老照片。他告诉记者,今年国庆,一定要再去北京瞻仰一下人民英雄纪念碑,替那些已不能前去的老弟兄们再看看那块碑心石。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徐美中

新闻推荐

庆国庆优惠来袭,十一海底乐翻天

在这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里,青岛海底世界在国庆节期间推出“国庆海底乐翻天”主题系列活动。博大精深,梦幻神奇国庆节假期...

青岛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岛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